接下來的幾日,趙駿安排了任務,就開始正式在北平城內外走動。
他四處巡視,俯瞰整座城池,也在城外視察情況。
最近天氣愈發炎熱,幽燕有可能會出現旱災,因此還是要做好幾手準備。
一是讓官府聯合世家,調動百姓挖溝渠。
二是從汴梁調集糧食過來。
自從河北與汴梁的直通運河開通之后,就有運河能夠直接從汴梁送糧到涿州。
運輸能力加強,抗災能力自然提升,足以應付可能會來的旱災。
另外就是對北平城進行一定改造規劃。
包括在哪些方面大興土木,從南方調集人力物力,開始興建水泥廠、磚廠。
這也是為以后大宋進行城市化發展做出一定的經驗積累。
畢竟汴梁雖然已經在開始往現代化發展,但實際上內城與外城都沒有太大的改動,只是城外在建樓房而已。
并且汴梁城外新建的筒子樓排污能力也是個問題。
最早的筒子樓建設時是沒有下水管道的,百姓居民如廁只能用馬桶,然后自己提下去倒進化糞池。
有專門的糞工會處理這些糞便,他們由朝廷雇傭,最后制作成肥料賣給農民,成為開封府一部分財政收入的來源之一。
直到去年開始,新建的樓房才開始用涂漆鋼管做下水管道,在樓房附近地下修建化糞池,才有了稍許改變。
這也是為什么說城外住高樓大廈,外城和內城都只是平房木屋,城外卻是貧民窟的其中一個原因。
雖然住高樓大廈,可民用基礎設施,生活配套設施以及地段方便程度都不如城里,自然也就只能讓外來務工人員居住,成為了貧民窟。
趙駿認為,北平地理位置優渥,東北三省雖然還沒有收復,但大宋可以先利用東北的少數民族來攫取資源。
并且幽燕路本身就有資源,像石城,也就是后世唐山便是鼎鼎大名的鋼鐵生產基地。
正所謂世界鋼鐵看中國,中國鋼鐵看河北,河北鋼鐵看唐山。
如果把唐山和邯鄲這兩個后世中國數一數二的鋼鐵生產基地充分發揮出作用,那么大宋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工業積累,完善工業初級階段。
除此之外,沈州與新州,也就是沈陽和張家口地區會作為連通蒙古草原與東北三省的貿易渠道路線。
那么最后這兩條道路最終的交匯點就一定是北平府。
所以北平未來繁華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不僅是當下地緣因素,后來的歷史也早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大宋朝廷趁著北平城遭受戰火洗禮,百廢待興的情況下,進行現代化城市建設,就是最好的選擇。
比如大宋完全有能力在廢土上重新改造下水道,修筑城市用水、用電系統,規劃新的坊市、商業街、居民樓、火車站、工業產區等等。
這就相當于把北平城回爐重造,打造一個現代化城市樣板,以后大宋其它城市建設的時候,也好有個參照。
基于這方面的考慮,趙駿在北平多待了幾天,一直到五月中旬才出發前往石城。
古代石城具體位置是在后世唐山市的開平區,距離唐山市市中心有八九公里,在宋代這里只是普通的村莊。
唯一不同的是,早在唐代就有人在這里發現了金礦,不過不是在唐山,而是在唐山以北遷西縣,燕山山脈里的金廠峪鎮,距離唐山市八九十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