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駿其實并不知道唐山市的自然資源并不是在市區,而是在大失所望。
石城和幽燕路其余縣城沒什么區別,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仿佛一眼看不到盡頭,到處都是村莊和田野,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樹立在平原上,談不上荒涼,也談不上繁榮。
遠處官道偶爾會有那么幾個商隊路過,從遼陽過來,然后順著河北南下至涿州,再通過永濟渠直達汴梁,最多就是在當地休息一下而已。
除此之外,就是森林資源比較多,周圍平原上,曠野里,到處都是叢林,越往北的燕山山脈,林木更加茂密。
正是晌午時分,太陽愈發火辣。
灤州知州以及石城縣令聽說趙駿過來,帶著一干官吏,前來迎接。
燕云十六州回歸之后,北方復歸唐朝舊名。
比如張家口那邊遼國叫奉圣州,唐朝叫媯州。北京這邊遼國叫南京府,唐朝叫幽州。唐山到秦皇島這一塊遼國叫平州,唐朝則是灤州。
大宋一直宣傳法理繼承唐朝,因此很多行政規劃上,都依照唐朝舊制,新收復回來的燕云十六州自然也不會有區別。
“下官拜見知院!”
灤州知州周邦禮,石城縣令趙輝以及州衙通判、推官、州尉,縣里縣丞、縣尉等大小官員齊聚。
要知道現在一個州,一個縣的官員可熱鬧了,有中央警察部以及路警察司共同下轄的州警案、縣警局,由州尉和縣尉執掌。
還有稅務部下轄的國稅局分局,地稅局分局。統計部下轄的審計局,大理寺下轄的大理院,監察部下轄的監察院,交通部下轄的交通局,自然資源部下轄的資源局等等。
總體上雖然沒有后世一個市、縣的政府職能多,但基本的逐級化、具體化、對口化以及責任化都已經完善,制度也相對健全。
即這個部門具體負責什么事情,免得再像以前那樣各級職能不明,互相推諉。
只是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一個縣,可能人口也就幾萬人,但有品級的官員卻有十多個,甚至二十多個,官員數量上非常多。
但你就說有沒有解決冗官問題吧。
只要官員不再像以前那樣,只是有個閑散的官職每個月領工資不干活,而是有具體的職務具體的工作,那么就不算冗官。
趙駿看著這些官員也是頭大,他走下馬車,面色有些不愉道:“你們一個個都很閑嗎?現在幽燕連日來沒下幾場雨,有旱災的跡象,不去做自己衙內的活,在這里做什么?”
外面那些官員都是一驚,一個個面面相覷,后背上只覺得寒毛倒豎,站在原地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還是陪同他過來視察的楊畋連忙解圍道:“知院,是下官的失職,這幾天一直忙世家的事情去了,忘記照會灤州府衙,讓他們只令幾名主要官員過來接待即可,他們會錯意,全都來了。”
“除了灤州知州、石城縣令還有灤州石城自然資源局的官員以外,其余人都散了吧。”
趙駿擺擺手道:“以后接待上官,只需要主要官員去接待即可,其余官員除了對口對項者,都要在自己衙署做好本職工作。”
“是!”
諸多官員這才如蒙大赦,紛紛離去。
城外就只剩下灤州知州周邦禮,石城縣令趙輝以及灤州自然資源案、石城自然資源局的兩名官員,其余人都走了。
等人都走后,趙駿才環顧四周,只看到這是石城城西的官道,官道現在已經被他的衛隊堵住,雖然本來就沒什么人,便也還是說道:“先在城外找片空地安營吧。”
他的衛隊人太多了,有三百余眾,馬車輜重也多,平日里路過州縣的時候,都不是住在城里,而是直接在城外扎營。
石城縣令急忙說道:“知院一路旅途勞頓,下官已經在城里預備了酒菜。”
“嗯,那好,先去吃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