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莊園的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玉田韓氏,不僅是燕云世家之首,同時也是遼國的皇親國戚。
因為玉田韓氏與遼國帝族和后族都有很深的聯姻關系,除了韓家子女嫁娶遼國的公主和皇子以外,最重要的甚至有遼國宗室過繼給韓家。
是的。
遼國皇室有耶律家的子嗣過繼給韓家。
普天之下,只聽說過宗室子弟過繼給皇室,卻從未聽說宗室子弟過繼給外姓臣子。
玉田韓氏便開創了這一壯舉。
他們的領軍人物韓德讓一生無子,遼圣宗感念韓德讓的功勞,就把自己的親侄子耶律胡都古過繼給他。
但可惜耶律胡都古早逝,并且同樣無子,于是又把另外一個侄子耶律合祿過繼給他。
所以韓德讓可以說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被皇室過繼子嗣,并且還是兩次將宗室子嗣過繼給他的外姓大臣。
再算上韓氏與耶律氏、簫氏的多少聯姻,以及韓家有多少人被賜名耶律國姓,就可以知道韓氏與耶律家的關系有多深厚。
燕四家說是四大家族。
實際上至少在遼道宗之前,玉田韓氏的地位可謂一騎絕塵,比后面劉氏、趙氏、馬氏強太多。
此時的韓家早就人去樓空,密密麻麻的建筑群,有大半都空蕩蕩沒有人煙。
唯有中央宗族祠堂以及祠堂附近一座巨大的宅邸,在吃飯的時候,還有各類煙氣、香火彌漫。
晌午過后,韓家祭祖結束,韓遂義就回到了自己的宅院當中。
這次祭祖不僅僅是祭祖那么簡單,同時也是召集所有韓家子弟一起吃飯,表現宗族的凝聚力和團結力。
跟他一起來的還有十余名韓家族老,包括韓遂義的三個兒子。
眾人走入屋內,按照座位排序就坐,韓遂義在兩個兒子的攙扶下,心事重重地坐在了主位上。
看著略顯空蕩的大廳,他的臉色很是不好看。
現在韓家已經大不如前,遼宋大戰之后,很多族人因遼國的戰敗而遷徙至北方。
這些都是跟遼國捆綁很深的族人。
比如那些娶了耶律家、蕭家女子者,還有被賜名為耶律姓氏者。
剩下的反而是那些以前在遼國官場沒什么作為,只能回到老家操持宗族家業的韓氏子弟。
最典型的就是韓氏開宗韓知古的長子韓匡圖和次子韓匡業。
這二人有個問題就是他們的母親是韓知古發跡之前娶的漢人,而非蕭姓。
等韓知古發跡之后,遼國太后述律平就給他賜婚,又娶了一個蕭家女子,生下了九個兒子。
其中就包括韓德讓的父親韓匡嗣。
所以從韓知古第三個兒子韓匡嗣開始,官職就非常高,甚至韓匡嗣還被封為秦王。
而韓匡圖和韓匡業就沒什么作為,只是被賜了榮譽虛職。
之后韓家基本上就約定俗成,韓匡圖和韓匡業的后代就在玉田操持老家家業。
韓匡嗣等人的子嗣就在遼國朝廷代代擔任高官。
譬如這一代韓家家主在韓德讓沒有后代的情況下,應該是繼承了韓德讓與韓橁政治遺產的第五代掌權人韓元佐和韓滌魯。
這二人一個北面宣徽使兼郡王,一個南面都部署兼國公,都是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榮譽銜的高級大員,在宗族的話語權極大。
但這兩個人漢名叫韓元佐和韓滌魯,實際上被賜耶律姓,應該叫耶律元佐和耶律滌魯,隨著遼國戰敗早就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