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駿輕輕點了點桌面道:“但橋梁的安全、質量還有整體設計思路一定要得到保證,決不能建成后就坍塌,以后像這樣的大型工程和關乎民生的工程,必須確認工程主導責任人,一旦有問題,上到抓工程的官員,下到任何一名不負責任的工人,都要進行追責,哪怕是宰相也一樣。”
他的目光看向賈昌朝。
賈昌朝心中一凜,點點頭道:“過幾天我就去一趟大橋現場,看看工程情況,會把知院的意思傳達給工程隊的每一個人。”
“嗯,也好,順便也觀察一下今年黃河汛期有沒有泛濫,看看我們前些年修河的成果。”
趙駿說道:“如果有問題,也要查漏補缺。”
“請知院放心。”
賈昌朝應了一聲,黃河工程就是他主導,如今經過前后十余年的水利建設,基本上完成了趙駿當初提出的三項要求。
即分流、浚疏、修堤等工程,讓黃河的下游泥沙淤積問題得以解決。
雖然束水沖沙肯定不能完全把故道堆積的泥沙沖走,目前也是治標沒有治本,但等上游綠化做好,下游穩固好泥土,相信再過幾十年,黃河將徹底平靜。
眾人正聊著黃河的議題,就在這個時候,門外有官吏進來,手里還拿著進奏院的公文,走到趙駿面前說道:“知院,西北急報。”
“哦?”
趙駿接過公文立即掃視起來。
大家目光都看向他,就看到他的臉色從最開始的眉頭緊皺,到片刻后舒緩,卻也談不上有多少喜色,依舊顯得頗為沉重。
“怎么了漢龍?”
晏殊詫異問道:“西北又出什么事了嗎?”
“是派出去的使者出事了。”
趙駿說道:“我其實有想過他們會遇到危險,但我認為概率不大,只要高昌王有理智的話”
說著他搖搖頭道:“現在看來,這個高昌王大抵是沒腦子,或者跟麴文泰一樣,被外部勢力裹挾,不得不做出這樣的決定。”
“聽說前些年遼人為了拉攏高昌國,試圖讓高昌聯合西夏共擊我大宋,嫁了個宗室女子過去。”
范仲淹想了想道:“這里面會不會有這方面的門道?”
“你的意思是遼人在煽動?”
蔡齊詫異。
“我只是覺得這個可能性很大。”
“真是奇怪。”
宋綬納悶道:“遼人應該知道高昌與我大宋的差距,為何要煽動高昌人與我們作對呢?”
“并不奇怪。”
趙駿笑了笑道:“中國有很多古話,但我們后世也有不少新的諺語,比如有一句話叫做死道友不死貧道。”
“死道友不死貧道?”
“不錯,遼國現在自顧不暇,我們這邊國泰民安,虎視眈眈,如果不想辦法給我們找點事做,在西北方向鬧出點動靜讓我們折騰,萬一在他們鎮壓內部叛亂的時候忽然出兵怎么辦?”
“這倒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