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思索道:“你們說得在理,既然如此,大家集思廣益一下,有什么好建議沒有?”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我們倒是沒什么主意。”
“這事可以交給鐵道部和物理學院的工程師,以安全為重點,成立一個專門研究火車安全的部門。”
“這個建議不錯。”
“嗯,那就這樣,文甫。”
趙駿喚了一聲。
蘇渙走過來道:“知院。”
“你擬個政令,給鐵道部和科學院發過去。”
趙駿吩咐道:“讓他們成立一個火車安全小組,召集一群工程師,專門研究如何防范火車事故。”
“是。”
蘇渙正準備離開,出門右拐去制敕司的辦公室擬政令。
“等會。”
趙駿又叫住他,想了想道:“去給財政部尚書吳育再擬個政令,讓他給這個小組批十萬貫,如果不夠再申請,火車安全的事情不能馬虎,該花錢必須要花錢。”
“是。”
蘇渙應了一聲,正準備要走,但忽然又想起了什么,立于原地露出一副為難的表情。
趙駿看到他沒走,奇道:“怎么了?”
“下官忽然想起一件事。”
“什么事?”
“昨日我弟蘇洵一家坐火車來京磨勘,我侄兒蘇軾和蘇轍對火車頗感興趣,在火車上與熟知火車事務的人追問了一路。”
蘇渙說道:“到家后他們也曾經提出火車有許多不安全的地方,下官覺得或許他們有這方面的天分。”
“哦?”
趙駿睜大了眼睛,然后稍微思量便追問道:“他們有提出什么建議嗎?”
蘇渙說道:“他們說,一旦火車撞到前方障礙,恐怕會立即脫軌,每節車廂都會沖出去,若是能在火車連接的中間裝上某種東西,或許能避免,只是他們沒有相關知識,具體裝上什么,他們倒是不得而知。”
蘇軾和蘇轍昨天確實跟蘇渙說起過這些。
當時他們在火車上雖然覺得火車運行平穩,但他們上車下車,都是親眼看見火車是在鐵軌上運行。
于是本能想起,一旦鐵軌上有個石頭,或者前方出現泥石流之類的障礙物,來不及剎車,一頭撞上去,那后面的車廂都會因為慣性而脫軌,然后一節一節橫七豎八地沖出去,非常危險。
但如果在每節車廂中間搞個裝置,就像竹節蛇一樣,看似是一節一節,可一旦車頭被撞,這個裝置又能把每一節車廂拉得筆直,不會讓任何車廂飛離軌道。
如此就會安全得多。
這東西在后世叫做轉向架,能夠讓車輛更加穩定靈活。
可蘇軾和蘇轍只是好奇這方面的東西,只認為火車每一節車廂都無法固定太危險,需要一個東西來牢固,可具體是什么,他們又不知道該怎么做。
然而即便如此,趙駿也非常驚訝。
因為這意味著蘇軾和蘇轍確實很有這方面的天賦,就像很多人小時候都對收音機很感興趣,喜歡拆解小電器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一樣。
滿足好奇心是一回事,但能夠在拆解之后,了解其中的原理,并且又裝回去,還能突發奇想,有巧妙構思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因此趙駿沉吟片刻后說道:“你侄子很有天分,他們之前學過理科嗎?”
“并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