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有為回到船上,把事情經過跟譚文學與王世寧說了一下。
二人得知塞爾柱帝國的態度也沒什么好說的,大宋的意思已經很明顯。
你愿意與大宋交好就遣使來,雙方互相交流文化經濟。
不愿意的話,那就算了,大宋也不強迫。
既然塞爾柱帝國明顯流露出敵意,他們自然也不會再堅持。
反正他們也進行了邀請,朝廷的使命已經完成。
當下船隊就立即啟程,他們已經在倫格港耽誤了太久,而且每天船上物資都在消耗。
六千人的吃穿用度不是個小數目,雖然來時帶足了物資,但每到一地還是要進行補充,就在于海上通行危機四伏。
一不小心遇到風雨天氣,補給船如果出了問題,或者船艙進水把物資打濕導致發霉,那情況就非常不妙。
所以他們也必須馬上離開倫格港,前往波斯灣的盡頭,然后順著阿拉伯河而上,抵達巴格達!
沿途一路都還算順利,五日后,一行人橫跨七百余公里,穿過波斯灣,到達了阿拉伯河河出海口城市法奧港。
法奧港在后世是伊拉克最大的油港,伊拉克石油輸出非常依賴這個港口。
但在古代,由于中東地區的商貿活動主要集中在巴格達,而法奧港僅僅只是商船出海用于停歇的一個小港而已。
因而當地并不算興盛。
不過這里還是有白益王朝的官員,碼頭上也停泊了不少船只。
當他們把來意告訴當地官員之后,當地官員雖然對王朝出使東方的興致缺缺,卻也履行職責,帶著他們前往王朝首都巴格達。
畢竟如今白益王朝上下恐懼于塞爾柱帝國的入侵,內部人心惶惶,自然不會像朱羅與后遮婁其這種局勢比較穩定的王朝那樣,對與東方的交流感興趣。
何況誰也說不好明年是不是就要被滅國了,哪還有什么心思出使國外?
如果不是隨船的向導兼翻譯是白益王朝的大商人,與上層權貴多有交集,并且極力勸說當地官員,恐怕地方官都不想讓他們去巴格達。
巴格達是使節團的最后一站。
雖然他們的使命是把消息最遠傳到歐洲去,不過相比于走海洋繞過好望角去歐洲,那自然是從中東把消息傳過去更靠譜。
船隊浩浩蕩蕩地順著阿拉伯河而上。
阿拉伯河是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交匯而來,河流寬闊水流量龐大,成為了古巴比倫文明的發源地。
中東地區幾乎一切的商業活動都離不開它,除了連接著波斯灣以外,同時還連接著小亞細亞半島和亞美尼亞高原,輻射了大半個中東地區。
因此河上除了往來成群結隊的船只以外,沿河兩岸還有大片村莊,棲息在廣袤的平原上,灌溉農田,滋養著一個個古老的文明。
譚文學、章有為等人每日站在船邊眺望,隨船的記錄人員把沿途一切都寫下來,將成為東方文明研究西方文明的資料。
又是數日之后,到了六月下旬,歷時接近四個月,以平均每天約100公里的速度,行程一萬三千公里,終于到達了大宋使節團的最終目的地——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巴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