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制院內,幾名宰相正在看教育部送上來今年報考各專業博士名單,其中成績排名第一的沈括赫然在目。
現在大宋的博士可不是后世的博士。
后世博士不能說是泛濫,至少也能說得上是不算稀奇。
一個重點大學有數千乃至上萬個在讀碩士,幾百乃至數千個在讀博士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趙駿入學的那一屆是2018年,人大碩士研究生有4000余人,博士研究生1000余人。等他畢業的時候,碩士就一萬多人了。
大宋就不一樣了,現在全國大學都才五十多個,其中超一流大學只有汴梁大學一所,然后是十多所一流建設的路重點大學以及一所直屬于農業部的農業大學。
其余大學則是最近兩年興辦的師范類學校和鋼鐵廠辦的職工類技能培訓以及掃盲夜校。
前者還算正規大學,后者就干脆只能算職業培訓學校。
因而現在大宋不僅僅教育資源嚴重缺乏,專業人才也非常少。
即便以現在充盈的國庫,財政撥款,想要多辦一些學校并不是什么難事。
可難的地方在于目前化學院、數學院、物理學院、生物學院的相關研究知識水平,普遍在后世高中以及大學知識。
只有極少數專業知識達到了后世研究生水平。
并且基礎教育還沒有完全普及,當年全國小學建了一百所,現在經過十多年的努力,也才一千多所而已,基本上也就是各地縣城保底一所小學。
而初中和高中很多縣城都沒有,只有州府或者路治所,相當于后世的市和省城才有那么幾所初中跟高中,基礎教育自然跟不上。
所以眼下大宋能夠攻讀博士的層次,其實并不是后世在讀博士研究生的水平。
而是能夠接觸到目前大宋最前沿科研知識的級別。
應該勉勉強強算得上專業領域的碩士研究生,或者某些科研水平較為落后專業的大三到大四級別。
甚至如果再把專業分細一點,比如物理學當中的熱動力學,那干脆連初中水平都沒有,科研能力可謂是極度缺乏。
不過即便如此,現有的博士生就已經是大宋的寶貝疙瘩。
其中尤其是以數學方面的博士生最多,畢竟古代數學成就不低,在幾何、代數、數列、高次方程、函數等高等數學方面多有研究。
在趙駿幫助樹立起了數學體系之后,數學院甚至已經把微積分搞了出來,其余高等數學同樣在擴展。
因而目前博士生最多的就是數學博士。
今年報考名單才六十多人,其中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博士加起來也就十二個,可見除了數學水平以外,大宋其余學科還是相當落后。
而沈括考的卻是物理學博士。
大宋現有的物理學經過十多年的歸納總結,依舊是高矮不齊,有些專業能達到大學水準,有些連初中都不如,大部分都處于初中和高中層次。
根據上報來的資料顯示,沈括在力學、光學以及目前大宋物理最先進的電磁學都很有研究天賦,成績也是排名第一。
如果他能夠在物理學院成功讀完博士授業,那么以這個學歷參加科舉,優待就不是一點兩點,甚至于只要他參加科舉,哪怕儒學只是個秀才水平,也得名列前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