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里面花最多的就是黑火藥,其余東西都是打造出來可以用,黑火藥就是消耗一點就得造,導致成本居高不下,一直是開銷大頭。
只是這些年一直沒什么戰事,除了日常訓練以外,大部分火器只能放在倉庫里,受限于保管技術以及各種原因,火器的折損還是非常大,很多都在殘酷的戰場上淪為廢品。
這里面可能會存在一些監管不力的問題,但也基本上不存在倒賣軍火的問題。
因為大宋嚴格管控槍支,不允許流出民間,這年代交通不便,大量軍械也沒有辦法運輸到國外去,就算軍方的人想倒賣軍火也沒有任何辦法把那么多東西賣出去。
所以差不多就是保管不當,以至于損壞、生銹等問題頻發。
只是也沒辦法。
慶歷十年大宋火器升級,化學院有專家利用明膠將硝化纖維的穩定性和易燃性問題解決,使得大宋正式邁入了無煙火藥時代。
加上鋼鐵技術也得到了提升,鉻鋼、鎳鋼等高強度鋼材出現,新材料迅速成為了香餑餑。
用無煙火藥和新型鋼鐵研發出來的無煙步槍、無煙火炮那基本上都是二戰時期的技術了,自然要進行更新換代。
這使得以前的黑火藥槍炮變得無人問津,朝廷也不可能花那么大的代價和成本去維護。
因此在這件事上也怪不得誰,只能是個歷史遺留問題。
去年火器司就做了統計。
算上之前戰損的器械,五千多門重炮還剩下不到一半,威遠炮留了個六成,燧發槍手榴彈等火器保留不少,槍械七八十桿,手榴彈幾百萬枚。
可以說剩余的火器經過這些年的缺少維護,折損了接近五成。
不過即便如此,把庫存的這些黑火藥槍炮賣出去,那也是大大地發了筆巨財,可以說是十倍的投資回報率,大宋賺麻了。
看到眾人激動的模樣,唯有趙駿笑而不語,高深莫測。
見他的樣子,范仲淹問道:“怎么,把這個老大難題解決,你不高興?”
“高興,但也談不上太高興。”
“為什么?”
“因為這本來就是正常的事情。”
趙駿淡然一笑,深邃的目光看向門外道:“先發工業國的優勢擺在這里,未來還會有比這更賺的事情發生,有的時候還是得學會從容一點,以后這樣的事情你們會經常看到,不必大驚小怪。”
眾人對視一眼,紛紛翻起了白眼。
可惡。
讓他裝到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