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東北各民族部落從大宋那買去了不少大宋更加落后的刀槍、甲胄、弓弩這類的冷兵器。
可手榴彈、火炮這些原始火器已經足夠他們吊打冷兵器作戰的敵人。
并且遼國壓制了東北各民族,依舊能從他們手里源源不斷地攫取資源,然后通過大宋繼續供應火器,形成循環。
怎么這是個必然趨勢呢?
“你們是不是在想,遼國前些年不斷平定叛亂,威懾四方,還是能夠維持住國力?”
趙駿反問。
“是啊,就算各部落有反叛者,面對遼人他們還是不敢公然為敵,遼國只需要保證原材料供應就行。”
鄭戩說道。
“在最理想的狀態下是這樣,但你們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
趙駿環視眾人說道:“遼人也是人,是人就會腐化墮落。更何況契丹貴族已經墮落了很久,他們已經脫離不了奢華的生活。”
“漢龍的意思是?”
晏殊頓時會意,睜大了眼睛道:“遼人自己內部腐化了?被賄賂售賣了火器,或者他們用軍費開支,用于維持奢靡的生活?”
趙駿沒有正面回答,只是淡淡一笑:“如果我們沒有改革軍制的話,下場就會跟遼人一樣。”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以前我們設想的是,如果遼人用從東北攫取的資源從大宋這買原材料跟糧食,那就能繼續壓制東北各民族,繼續源源不斷地攫取資源。東北各民族雖然不滿,可還是跟以前一樣,受攝于遼人的武力,也就只能被迫接受,如此三方就形成了一個平衡。”
“哪料到這個平衡卻被遼人自己給打破了,他們自己內部腐化墮落,以至于軍費開支糜爛,軍隊戰斗力低下,縱使有火器,也再難以壓制東北各部。”
“而且這樣還有個惡性循環,即你越壓制不住,東北各部就越察覺到你的虛弱,從而減少供給以做試探,越減少供給,遼國國力就弱孱弱,越孱弱就越無法保證軍隊戰力,不敢對各部動刀兵,結果就是往復循環,釀成今日惡果。”
眾人議論紛紛,也很快理解了為什么遼國這么快就衰敗至此,短短十多年的時間,從一個曾經全球第一的國家,到如今竟然被東北的原始部落給擊敗,以至于不得不令人唏噓。
“可惜啊可惜。”
趙駿搖搖頭,說道:“我太高估了遼人的能力,以為他們都快亡國了,好歹能夠勵精圖治,沒想到越是快亡國,越是荒淫嬉戲。”
“是啊,我們還想留著它做原材料供應地,誰能想到偌大的遼國,也會一夜之間崩塌呢?”
范仲淹雙手一攤道。
“漢龍,那現在該怎么辦?是看著遼國覆滅,還是?”
晏殊提出了關鍵性的問題。
趙駿陷入了沉思。
這確實難到他了。
他做國家部署,都是有戰略圖謀。
比如在遼國與西夏之間,他滅了西夏,那是因為西夏可以溝通河西走廊,加深與西方的陸地貿易。
但滅遼國沒有太大好處,北方都是蒙古草原和東北三省。
后世東北三省成為寶地,那都是明清時期通過闖關東,上百年的開墾,才總算是把廣袤的東北三省建設出來。
而在這個時候,遼澤還在,整個東三省大片地區都是沼澤地,不然女真人也不會是漁獵部落,有東北平原的話,早就發展出農耕文明了。
所以實際上眼下的東北就是片大沼澤加大森林,開墾起來需要極大的人力物力,遼國中樞的中京至上京都是草原,于農耕文明來說意義也不是很大。
如果要進行開墾的需要,至少需要更加先進的工業文明,通過機械化來解決遼河泛濫成災,處理東北地區沼澤遍地的問題。
到時候治理起來就是個天文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