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當年趙駿第二次行走天下的時候,就讓地方官府和文物局對這些地方展開修復工作。
如今多年過去,早就已經跟當初的破敗老舊有了一個大變樣。
此刻的武侯祠竹林影映,昭烈帝廟草木盎然,不僅各類腐朽的建筑得到了修整,連外面的格局也與當初變得不同。
青石砌成的花壇滿是鮮花,四季常青的綠色灌木勃勃生機,遮天蔽日的大樹枝椏隨風輕搖,讓整個武侯祠和昭烈帝廟都滿是秀麗風景。
趙禎看了兩地之后,高度贊揚了劉備與諸葛亮的君臣之情,也肯定了諸葛亮一生為人臣子的典范。
他說雖然諸葛亮無力回天,沒辦法帶領季漢完成昭烈帝的夙愿,但這并不能抹殺諸葛亮一生功績,也不能否認諸葛亮在政治軍事上的成就。
何況劉備跟諸葛亮都是愛護子民的人,生前對百姓仁愛有加,死后也歡迎所有來這里的百姓瞻仰參觀。
所以武侯祠、昭烈帝廟應該對外開放,讓一切想來的百姓都可以看看,了解一下昭烈帝和諸葛武侯輝煌燦爛的傳奇一生。
一番話語結束,掌聲雷鳴。
之后趙禎又視察了城中情況,走街串巷一般,雖然有諸多護衛,隔開了他與百姓之間的距離。
但卻并不妨礙他主動去與那些百姓接觸,隨意聊天,亦是一件好事。
二月下旬,趙禎離開成都。
他其實離京才不到十多天,整個行程就是坐火車到洛陽,再到長安,再到成都,行程一千多公里,但在以前,坐馬車至少得一個多月。
而如今即便是難以行走的蜀道,都開通了天塹,極大地加深了成都與長安之間的貿易聯系,讓兩地經濟更上一層樓。
唯一遺憾的是從成都到襄陽的鐵路還沒有修,趙禎一行人離開成都的時候,只能乘坐船只前往。
不過坐船順長江而下的航線已經發展了兩三千年,早就非常成熟。并且速度很快,幾日工夫就能乘船抵達江陵,因此倒也并沒有什么大礙。
很快船隊離開成都,到三月初的時候到了江陵。
趙禎換乘火車南下到了廣州。
他住在了廣州南漢留下的皇宮,會見了當地的藩商,還有全球各個國家留在大宋的使者。
西方各國在大宋基本都留下了使節館,都是他們自己掏錢在汴梁買了一套房子,大多數比較窮的國家就在房價低廉的外城買一套,稍微捯飭捯飭就能做館舍。
并且使者人數也不多,少的一兩個,多的五六個,再加上隨從人員和役員,基本不超過十人,跟辦事處沒什么區別。
但他們的共性就是除了在汴梁有使節館以外,在廣州也同時會有一個。
這是外交部給他們的建議。
因為各國在汴梁留下使節館的主要原因是隨時隨地方便與大宋中樞溝通,希望獲得關于外交、外貿利于自己那一方的信息。
可獲得信息之后怎么迅速傳回國內又是一個問題。
所以在廣州再設立一個辦事處,當使節館在汴梁完成溝通之后,可以通過電報發送到廣州,再由廣州利用本國商船發回國內,這樣就很有必要。
雖然這依舊會很慢,讓消息非常滯后,對于中東以及歐洲地區的國家來說,也許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
然而這已經是最快的方式。
趙禎親切地與各個國家的使者會面,聆聽他們的要求和想法。
隨著大宋的國際形象以及國際地位不斷提升,皇帝作為國家元首,以后少不得需要經歷這樣的外交場合。
如此多多培養,以后再與別國元首談經貿合作,國際關系的時候,也能多了幾分從容和底氣。
廣州作為如今大宋與江浙并列的外貿基地,儼然成為了大宋朝廷扶持的對象。
趙禎深知這一點,因此在廣州多逗留了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