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現在的大宋已經有了出路,不用再擔心百姓吃不上飯的問題。可正因如此,我們依舊要更加努力,做得更好。”
晏殊也說道:“所謂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如今正是我們努力奮進,讓大宋更上一層樓的時候。”
“嗯,你們說的朕自然知道,朕從今天開始,不會常居于宮中,除了在宮里做實驗以外,也愿意多去各部走走,看看各部發展情景,也要去民間走訪走訪,了解百姓的愿望。”
趙禎看向眾人,見大家臉色不對,就連忙又道:“當然,朕不會插手政制院和各部的規劃。朕當然知道外行管內行會造成什么后果,諸公不用擔心。”
大家這才松了口氣,晏殊才說道:“官家圣明,雖說漢龍曾說過,圣天子垂拱而治是文官集團為了讓皇帝讓權而用的陰謀,但漢龍也說過,不是每個皇帝都有治理天下的能力。我并不是在懷疑官家的才能,而是官家的才能并非展現在治理國家上,而是展現在科學一道上,這難道不是上天賜給官家的禮物嗎?若是不善加以利用,多造科技,造福百姓,才是辱沒了才干。”
不得不說,這句話還是比較言重,若是換一個皇帝肯定會不高興。但對于趙禎來說,反而能夠接受。
一是趙禎獎的設立,足以奠定他在科學界的地位。
二是他也確實喜歡科學發明,那種創造歷史的成就感不是坐在垂拱殿看著下方滿朝文武時能體會出來的事情。
所以趙禎并不生氣,反而很高興,笑著點點頭道:“朕當然知道。”
“談談政事吧。”
趙駿忽然開口打斷了他們的對話。
再深入探討就不禮貌了。
現在他們跟趙禎的關系非常融洽,有些事情沒必要說得那么深。
趙禎不是傻子,很多道理也都明白。
如今也不是當初時候。
最早的時候趙駿和文官集團有矛盾,雙方互斗,趙禎握緊了實權。
可那么多年下來,趙駿不僅站穩了腳跟,而且利用宰相群體,把整個文官集團抓在了手里。
甚至整個文官集團,也已經形成了一個以政制院為首的新利益共同體。
這個共同體或許會內斗,或許有不同派系,但在維護政制院治理權這個基本盤上,已經基本達成利益同盟。
哪怕是皇帝想要從政制院里把治理權搶過來,也得受到他們的抵制。
軍隊權力也是如此,范仲淹、張亢都是文官集團當中的軍隊實權,狄青也是趙駿手把手教出來,在整個軍隊當中影響力很大。
并且當初通過清洗軍隊,趙駿同樣安插進去了很多人手,在軍中多有布局。
這無關于他們是不是忠臣。
而在于他們形成的共識就是以趙駿為代表的國家強盛,也是趙駿多次強調的國家利益至上。
即便是皇室在國家利益面前也必須讓步。
相比于一個什么都不懂的皇帝來對目前蒸蒸日上的大宋國家指手畫腳,他們更相信自己和趙駿為代表的政制院有治理好這個國家的能力。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現在的大宋已經不是原來的大宋,趙禎在整個文官集團當中的權威也已經不如政制院的權威。
還有軍隊中雖然他能夠調動,但如果趙禎要調動軍隊清剿政制院,恐怕三軍上下,都得掂量掂量。
倒不是懼怕趙駿,而是范仲淹和張亢在,軍隊就不可能翻得起什么浪花來。
因此可以說現在大宋的權力已經不再是完全的君主制國家,而是可以說是半君主半宰相制度國家。
權力也不是集中在趙駿一人手里,而是集中在政制院手里。
只是這些事情并沒有放在明面上,明面上大宋還是皇帝為主,政制院只是輔佐。
很多東西都存在于暗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