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下午說的計劃書么”
“不是,溫室大棚的計劃書更簡單,寫復雜了他們也看不懂。這個建造大棚注意事項的,我只是先擬個稿子,指導一下后續建造過程的記錄,種菜到真正收獲的各種數據記錄,我最后再整理成論文投稿。”
“那不是天天要下鄉去”
“一開始天天下去,或者就在那邊住些時候,我買一些溫度計放在每個大棚里,后續叫他們記錄。”
“那得培訓好他們,不然記錯了可就麻煩。”
“我打算叫高建成辦這事情,他比較實在,辦事情一板一眼的不會亂來。”
“要是北方冬天都能種上溫室大棚蔬菜,那幾億人都不用天天吃蘿卜白菜了。”
“沒那么多,就城市的幾千萬人而已,農村的大部分人舍不得吃,也是吃不起。”
“還有生產隊連玻璃都買不起嗎”
婁曉娥也不是一無所知了,她已經知道東風公社這樣的是條件比較好的公社,全國還有非常多經濟狀況比較差的公社。
“風吹日曬,不說其他,就是玻璃老化速度也會比咱們用在窗戶上的更快多了,都是要算進成本里。生產隊的成本不低,他們要是搞了大棚,大部分收成會拿去賣了換錢回本,社員最多偶爾打牙祭換個口味。”
“這樣啊。”
離得近,兩人不緊不慢的走著也很快到家了。
婁曉娥去廚房幫福媽一起做晚飯,李銘回東廂房寫計劃書。
他把25支瓦的燈泡換成了100支的,房間里格外的亮。棒梗說的對,要在光線敞亮的地方讀書寫字才不傷視力。
這時候通電的家庭大多用的是15支的燈泡,25支都是算可以的,100支的基本是公家單位在使用。
有的單位家屬院沒有每戶裝電表,算電費的時候就是計算各家的燈泡瓦數、數量。
李銘、婁曉娥都是不差錢的,那肯定是怎么舒服怎么來。
婁曉娥平常不用大瓦數,看書寫字時候開臺燈,純粹是因為響應號召,這時候講究節約用電。
95號四合院這邊。
到鄉下摘花生的棒梗回來了,臉色昏暗有氣無力,要是賈張氏看到了肯定心疼得要命。
秦淮茹提前囑托了一大媽幫忙照看。
一大媽關心問道“棒梗你這是累壞了還是生病了呀”
“我也不知道,昨天晚上吃了點花生,今天就這樣沒力氣了。”
“是拉肚子了嗎”
“其他同學拉肚子了,我沒有。我就是肚子熱熱的,人沒力氣。”棒梗平常還是比較有油水的。花生里脂肪、蛋白質都比較多,比較沒油水的人一時吃多了不適應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一大媽沒好氣道“你在鄉下肯定吃了不少花生,沒事的,明天就會好了。”
棒梗著急道“我沒偷吃生的花生。都是農民伯伯煮好了給我們吃的。”棒梗可是記得,只要他再偷東西吃,哪只手偷的就要被打斷哪只手,奶奶不在家他會求救無門。
在鄉下勞動,生產隊也不會虧待這些上門幫忙的人。想吃多好那肯定是沒有,同吃同住的農忙飯菜也不會太差,也能吃到一些平常很稀罕的食物。
“沒說你偷吃花生。生的、煮熟的花生吃多了都會這樣,你躺床上好好睡一覺就會好起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