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博納這個人或許沒什么節操,但是通過這貨的一番講解,李有志倒是確定了一件事;
這老登還真他娘的是個人才
不說別的,這家伙對于海外院線,以及影視作品在國外市場上的操作,絕對是大師級的。
之所以讓同塵社的小伙伴們把這個家伙扣下,李有志原本的打算就是蘇博納那注定無法兌現的十萬美金,換取一些關于海外電影市場的信息。
現在很顯然他的目的達成了。
而且在蘇博納面對李有志可以給工作的大餅之下,這個目標可以說是超額達成。
經過蘇博納的一番講解,對于北美電影市場的運行以及操作,李有志算是有了一個清晰的認知;
和國內的院線模式不一樣,海外特別是美國電影市場因為很強的地區化差異,并不像國內的院線聯盟有比較統一的放映提升標準。
國內院線是什么情況啊
基本上一部電影上線之初,發行方就先跟院線方談好分成比例,這個比例差不多就是發行方40多,院線方50。其余的百分之十,是包括電影發展基金,稅費和代理費用。
但是國外的院線情況就比較復雜,像美國這邊的電影院有大有小,林林總總數十家的院線品牌,幾乎每一個院線連鎖品牌的經營模式都不太一樣。
非要大致區分的話,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就是類似國內的,以票房收入為基礎的院線連鎖。而另一大類,則是以附加服務收費的個性化院線。
前面的好理解,后面的這一類個性化院線,其實就是不指望著票房賺錢,而是靠著諸如會員付費啊,爆米花零食啊,或者是電影院沙龍和多種形式的電影活動盈利。
這一類的影院,對于電影放映的種類包容性就非常的高。
在國內的院線,基本上所有的電影院都喜歡那種高上座率,演員陣容認可度高的電影,但是對于美國的b類電影院,電影賣不賣座其實是無所謂的。
只要能夠給觀眾一個新鮮的體驗,讓觀眾在電影院里面有個談資,能夠幫他們把周邊啊,零食啊,亦或者是電影活動銷售出去,那就算是合格。
而這種類型的電影院,為了給觀眾一種不同于商業電影院的體驗,往往都會給國外,獨立或者是文藝電影很大的排片配額。
像蘇博納之前操作的很多國內文藝片,都是通過這些院線在國外上映的。
當然,蘇博納之前的操作主要是將這些片子在電影節上賣給片商,然后由片商去找這些b類電影院進行推銷。
現在,通過蘇博納的講解,完全的了解了這些b類電影院的情況,李有志著實的心動了。
為啥
雖然這些b類電影院在美國電影市場只占總熒幕數量的百分之四十,但林林總總的加在一起也有將近一萬七千多塊。
而且最妙的是,這一萬七千多塊大熒幕,大多是分布在非美國的一線城市和商業中心。
面向的也都是一些追求個性的年輕觀影群體,大都市里面的社區群體。
這種分布情況是什么情況
要是真能把這部分美國的影院都談下來,對于志哥來說妥妥就是農村包圍城市的節奏啊
“基本的情況就是這樣的了,小咳咳,李先生,說了這么說,我能不能多嘴問一句你想把什么類型的電影投放到美國市場去白日夢想家嗎向上帝保證,這部片子如果在美國市場上映,應該會取得相當不錯的收益。
正如你了解到的,我現在丟掉了工作,處于待業的狀態。如果你需要一個專業且內行的海外影視發行代理人,我想我是可以勝任這份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