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表里不一的做法,令萬歷皇帝非常氣憤。”
之前還對張居正大加贊揚的各朝老百姓,此時此刻全都懵住了。
他們還以為張居正是一個好官,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不惜得罪權貴。
可現在聽到主播所說的,張居正生活奢靡,讓他們瞬間打破了對張居正的濾鏡。
乘坐三十二人抬的大轎子,吃一碗雞舌羹要殺上百只雞。
這在大家看來,張居正的這種奢靡做法簡直就是大貪官。
這下子,各朝的老百姓對張居正的定位完全搞不懂了。
說他是好官吧,他又干了貪官才干的事。
可說他是壞官吧,他又頂住壓力推行改革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
此時此刻,大家對張居正的態度極為復雜,不知道該如何評判張居正。
張居正三十二人抬轎子還沒有發生,我以后避開就是了,還有我最愛的雞舌羹以后也不吃了。
他在生活方面是奢侈了一點,可沒想到這居然會成為他死后被清算的原因之一。
既然如今已經知道這一點,那他以后會注意這方面的。
畢竟孰輕孰重,他還是非得清楚的。
“第二點,作為萬歷皇帝的帝師,張居正嚴厲得不近情理。”
“張居正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他是萬歷皇帝的老師,負責對萬歷皇帝的講課。”
“有時候,小萬歷朗誦文章的時候,個別字讀錯了,張居正就以老師的身份對小萬歷大聲呵斥,絲毫不顧忌太監宮女在場。”
“小萬歷被嚇了一跳,在心中形成了很深的陰影。”
“我們相信,張居正的呵斥是出于老師對學生的愛之深、責之切。”
“然而,張居正忘了他與萬歷皇帝的最根本的關系是君臣關系。”
“作為一名臣子,以這種口氣對一位帝王進行呵斥,是很犯忌的。”
司馬光同樣都是帝師,還是你張居正厲害,都敢大聲呵斥皇帝。
他現在總算明白張居正死后,萬歷皇帝為什么會清算了。
往小了說,張居正教導皇帝比較嚴厲。
往大了說,張居正忘記了君臣之道,都忘了應該以什么樣的姿態對待年幼的皇帝。
張居正原以為嚴師出高徒,要不是主播提醒,我都差點忘了師徒關系只是表象,更深層次的還是君臣關系。
他以前對待皇上比較嚴厲還不覺得有什么,畢竟他是為了皇上好。
但現在細細想來,他發現自己飄了,沒有在意皇上的身份,以至于下意識的忽略了這一點。
現在經過主播的提點,他要重新審視自己和皇上的關系。
所謂帝師,帝在前,師在后。
他和皇上首先是君臣關系,然后才是師生關系,他需要牢記這一點。
“在萬歷十七歲時,一次喝酒耍酒瘋,傳旨召來兩位宮女唱新曲,宮女不會。”
“萬歷生氣得讓人把這兩個宮女的頭發割了一小揪,象征性的懲戒了兩人違抗圣旨之罪。”
“萬歷身邊的大太監馮保知道后,就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李太后和張居正。”
“李太后讓萬歷長跪在地,威脅他再這樣胡作非為就和張居正商量,廢掉他這個皇帝。”
“張居正要求萬歷下罪己詔,意思就是在全國范圍內做檢討。”
“萬歷不愿意,張居正則直接代勞,寫了一封罪己詔,直接蓋印發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