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行為,都在年幼的萬歷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劉徹萬歷不過是割了宮女一小揪頭發,又是懲罰長跪,又是下罪己詔的,有必要這樣嗎不知道的還以為萬歷殺了那兩個宮女,即便是殺了,也用不著這樣懲罰吧
他不禁搖了搖頭,對李太后和張居正的教育方式極不認同。
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事,甚至連小事都算不上,何必這樣上綱上線呢
要知道那時候的萬歷不過才十七歲而已,正是自尊心最強的時候。
為了不算小事的事,就這么嚴厲的懲罰。
更加過分的是,就為了這個,居然就威脅要廢掉皇帝,這簡直是離譜。
僅僅通過這點小事,他總算看出張居正對萬歷有多么嚴厲了,也難怪萬歷會記恨上張居正。
各朝古人不禁搖搖頭,這事他們聽著都有些過于離譜。
就因為萬歷皇帝割了宮女的一縷頭發,就讓萬歷皇帝給全天下臣民下罪己詔,多少有些荒謬。
“第三點,張居正喜歡任用自己人,大搞結黨營私。”
“張居正當國十年,手中的權力接近于宰相。”
“于是張居正也利用職務之便,大力提拔自己的兒子、門生、朋友、同鄉。”
“最過分的是,萬歷二年科考,張居正的長子張敬修落第,張居正一怒之下竟想停止開科五年。”
“由于反對聲太大,再加上他的次子張嗣修也要參加科舉考試,方才作罷。”
“萬歷五年科考,張居正的次子張嗣修、三子張懋修都榜上有名,張懋修還被欽點為狀元。”
“當時的兩位主考官,申時行與余有丁都是張居正一手提拔起來的故舊,其中的貓膩可想而知。”
張居正不是我喜歡任用自己人,而是為了順利推進改革,不得不用自己人。
他的改革措施一經公布,就引得眾多反對派口誅筆伐。
改革措施也是需要官員去推動的,在這種情況下,他不任用自己人沒辦法推行改革。
對于任用自己人這一點,他并不覺得自己有什么錯。
至于什么結黨營私,他是不認可這一點的。
反對派人員眾多,他要是不結黨聚在一起,還怎么對抗那些反對派,還怎么順利推行改革措施。
說他結黨可以,但他結黨是為了改革,可不是為了什么營私。
“第四點,權勢太大,行事太招搖。”
“張居正的權勢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史書上有詳細的記載。”
“萬歷六年,張居正回鄉安葬完父親后,起程北上返京。”
“其所過之處,地方長官都親自迎送,行長跪禮。”
“路經襄陽時,襄王也為張居正設宴接風。”
“按照當時的禮制,朝中大臣不論官階多大,在見到藩王時,也要執臣禮。”
“而張居正見襄王時,僅執賓主之禮,略微作一長揖就完了。”
“襄王宴請時,張居正居然還位居上座。”
“連藩王都不敢怠慢張居正,張居正權勢之顯赫由此可見一斑。”
“樹大容易招風,歷朝歷代,權勢過于顯赫的大臣,最終的下場大多不太好。”
襄王沒辦法,張居正權傾朝野,本王也不得不妥協。
他雖然是藩王,看起來風光無限,但也要看是在誰的面前。
在其他人面前,他自然是威風凜凜的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