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漢人大臣不但可以解決實際問題,而且還因為是被慈禧提拔起來的,因此對慈禧非常擁護。
這樣,慈禧輕而易舉就換了一幫大臣,這一幫大臣對慈禧當然是極力擁戴的。
總之,慈禧的權力和地位之所以比呂后和武則天更穩固。
除了她自己所處的客觀條件以外,與她更加成熟穩健的政治手腕,也是分不開的。
慈禧被稱為中華民族的罪人,但是她能穩固統治半個世紀,其政治手段顯然是相當高明的。
“1887年,光緒帝已經成年。”
“慈禧太后繼續垂簾聽政,絲毫不放權,甚至光緒帝的感情生活也要過問。”
“比如慈禧強行安排自己的親侄女嫁給光緒帝,成了隆裕皇后。”
“但是這個皇后長相過于普通,光緒并不喜歡,反而喜歡珍嬪。”
“可惜光緒帝處處受到慈禧的管制,根本無法保護他這位紅顏知己,多次被慈禧杖責,光緒帝只能在旁邊看著不敢吭聲。”
“不過年輕的光緒倒也稱職,心思也放在處理朝政上。”
“很可惜光緒的環境太惡劣了,因為這時候日本開始不隱藏自己侵略東亞大陸的野心。”
“1894年,日本登陸朝鮮半島。”
“駐朝清軍被驅逐,清軍軍艦也被攻擊,中日甲午海戰正式爆發。”
“當時,清廷的北洋水師敗給日本,而慈禧還舒舒服服地過著自己的六十大壽。”
“而慈禧過生日的錢,本來是要被拿來當做軍費的。”
“最終在1895年,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下馬關條約,臺灣、澎湖列島、遼東半島等割讓給日本。”
“此時西方列強已經徹底看出清政府的實力不堪一擊,開始醞釀著進一步侵略中國。”
“1897年,德國出兵膠州灣,中國的主權再一次被侵犯。”
“資產階級改良派康有為梁啟超等人上書要求變法,史稱戊戌變法。”
“結果,光緒帝施行了新政不足百日,就被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封建派強行停了下來。”
“光緒帝也被慈禧囚禁起來,慈禧進行了她的第三次政變。”
“戊戌變法失敗之后,義和團運動爆發。”
“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不堪一擊的清廷在1901年與列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清政府成為了列強拿捏中國的工具,慈禧太后等頑固派成為了晚清時期出賣中國主權利益的罪魁禍首。”
“1908年,慈禧在臨終前毒死光緒帝,立溥儀為帝。”
“三年后,清朝被推翻,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就此終結。”
孫中山:慈禧生前最后一天,做的事件件遺臭萬年,處處體現心機之深。
慈禧在臨終前做了一件心狠手辣的事,那就是將光緒帝置于死地。
光緒帝并不是慈禧太后的親生兒子,光緒皇帝只是慈禧妹妹的兒子,因此光緒就是慈禧太后的外甥。
因此,在光緒皇帝登上皇位之后。
慈禧太后就開始了垂簾聽政的工作,并且她將所有的朝中大權都緊緊地抓在自己的手中。
面對這種情況,長大后的光緒帝不愿再被慈禧太后擺布,曾經企圖通過戊戌變法來奪回慈禧手中的權力。
但是不幸的是,此次變法以失敗而告終,而光緒皇帝最終也被慈禧太后所囚禁。
其實,慈禧太后之所以決定對光緒帝下毒手,李蓮英的挑撥也是至關重要。
李蓮英是慈禧太后的身邊人,而李蓮英又和光緒帝之間有一些嫌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