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們的生涯中,見識到了世人的冷暖,卻不得不對冷漠的社會笑臉相迎。
有些困頓和痛苦,并不是錦衣玉食所能彌補的。
可以說,沒有一個妓女愿意此生都被囚禁在煙花柳巷,她們更愿意像普通女人哪怕是村姑農婦一樣過著貧寒的平凡生活。
妓女想要改變處境的方式不多,從良嫁人是最簡單的一種。
多數妓女的心愿,就是在所有客人中挑選一個自己滿意的男人。
由他來當自己生命中的英雄,將自己拯救出火坑。
不過,這世界上不是每個男人都能像錢謙益一樣包容處于最底層的妓女,因此沒有幾個妓女能遇見駕著七彩祥云而來的英雄。
甚至,有的在妓院中守望了十幾年,有的則苦苦等待了一輩子。
早年的馬湘蘭,與那些渴望著愛情的妓女一樣,想要從客人中選擇一位拯救自己于水火的英雄。
她苦苦的等待,一直熬到了自己二十四歲那年,終于遇見了最符合自己心意的王稚登。
秦淮河畔上,最不缺的就是文人雅士和妓女之間的愛情故事。
妓女因名人而聞名,文人亦因妓女而聞名。
王稚登來到幽蘭館,請求馬湘蘭替自己作畫。
見心上人有求于自己,馬湘蘭自是非常欣喜。
她當即準備筆墨,揮毫畫了一幅自己最擅長的葉蘭圖。
說起這幅畫里的一葉蘭,運用了馬湘蘭獨創的技法。
在蘭花之下僅有一抹斜葉,襯托著其上雅致高潔的蘭花。
這種畫法,將蘭花襯托得十分清高雅致,不似其他蘭圖一般臃腫。
作畫完畢后,馬湘蘭還在畫上提了一首七言絕句《蘭花》。
一葉幽蘭一箭花,孤單誰惜在天涯?
自從寫入銀箋里,不怕風寒雨又斜。
這首詩的上首寫了蘭花清幽無依的性質,其實就是馬湘蘭在借此襯托自己的境遇。
下首文風一轉,說蘭花若是被寫入銀箋,便不會再畏懼疾風驟雨。
蘭花所指代的自然是馬湘蘭自己,而銀箋所說的正是王稚登。
此詩中馬湘蘭的心意已昭然若揭,就是渴望以身相許。
或許是馬湘蘭覺得僅憑這一首詩尚不足以向心上人表露自己的心意,所以她還特地畫了一幅畫,同樣以一首七言絕句題詩。
絕壁懸崖噴異香,垂葉空惹路人忙。
若非位置高千仞,難免朱門伴晚妝。
這首詩體現馬湘蘭的另一種心態,她生怕心上人將自己看成尋常的青樓女子,認為自己對他的情意都是逢場作戲。
因此,她再次借斷崖上的蘭花表露了自己的心意,表示自己絕對不是水性楊花的女子。
王稚登的文采出眾,他一眼便看出這兩首詩中的情意。
然而,王稚登卻表現得非常躊躇。
此時的王稚登已三十七歲,早已過了而立的年紀,可目前他的事業卻不見起色。
眼看著自己就要進入不惑之年,可依舊沒有功名在身,自己都不知道前路在何方。
顯然,王稚登是個對待感情比較保守且負責的人。
他沒有輕易地接受馬湘蘭,正是因為他不是個輕浮的人。
然而如今的王稚登,能給予馬湘蘭的卻十分有限。
在這么長時間的接觸中,王稚登已發現馬湘蘭是個情深意切的女人。
若自己輕而易舉地作出承諾,對她來說未必是什么好事,反倒是一種傷害。
倒不如暫時不許下諾言,這樣兩人還能以相對輕松的心態繼續交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