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老太太果斷出手,先去衛綰之職。
再召集諸侯老人,一舉逼殺王臧、趙綰,革除支持劉徹的丞相竇嬰。
在這場爭斗中,竇老太笑到了最后。
劉徹終于明白,勢太弱,事難成。
他于是重讀黃老,以退為進,寄情上林苑,整日射鹿逐兔。
最終,打敗竇老太的也并非劉徹,而是歲月。
而后歷史的畫筆才交到漢武帝劉徹手中,他才得以大展拳腳,在中華史上濃墨重彩地繪就了一副寇可往,我亦可往的囂張畫卷。
“竇氏尊崇黃帝、老子所言,以其自身的豐富才學。”
“時常干預朝政,推行無為而治的治國策略。”
“皇帝及各諸侯也會追讀《黃帝》《老子》,尊崇道家思想。”
“這也使得在漢景帝時期儒家等先前思想無法得到重視。”
“竇氏喜好老子所著之書,漢景帝時期,召見轅固生問《老子》一書。”
“轅固生認為這本書僅是普通人家所讀之書,沒有特別之處。”
“竇氏大怒,命其至豬圈里殺豬。”
“漢景帝為緩解太后的怒氣,便給予轅固生一把利刃,命其斬殺。”
“漢景帝看到轅固生表現廉直,便拜其為清河王太傅。”
“直至漢武帝劉徹即位初期,竇太后仍權勢不減,持續推進無為而治。”
“公元前155年,晁錯向漢景帝劉啟上書。”
“建議對全國的藩王進行削藩,這一建議被劉啟采納后削藩工作便在全國展開。”
“此舉從根本上削弱了地方藩王的勢力,但也加深了朝廷與藩王之間的矛盾。”
“漢景帝劉啟聽聞藩王們放出誅晁錯,清君側的口號十分惶恐。”
“竇氏對其一番教導,并親自下令誅殺晁錯。”
“迫于壓力,在東市將晁錯腰斬。”
“吳國、楚國、齊國、趙國等七國因削藩問題反抗朝廷,竇氏小兒子梁孝王劉武據守睢陽城,任命韓安國等人為大將軍參與此次戰爭。”
“楚國和吳國因前期在梁國受阻,不敢貿然向西進兵,和周亞夫僵持三月之久,最終因戰力不足覆滅。”
獨孤皇后:竇太后沒有把大漢改為竇姓的想法,也算明智。
漢高祖劉邦之后,漢朝進入惠帝時代。
惠帝之后,乃有文帝,景帝。
而景帝之后,乃是武帝。
終漢一朝,能夠左右朝政的除了呂后,就是竇太后。
竇太后乃是文帝的妻子,景帝的母親,武帝的祖母。
自漢高祖劉邦兵敗白登山之后,華夏開始盛行黃老之學。
竇氏出身寒微,常勸文帝勤儉節約,輕徭薄賦。
景帝時,竇氏雖然雙目失明,但更奉行清靜無為之策。
在她的影響下,漢朝在開國初期就開始迎接了文景之治。
武帝繼位,身為太皇太后的她繼續垂簾聽政。
竇氏對武帝素來愛惜,每每教導武帝要秉行先皇之制,廣興善舉。
竇氏對家族較為嚴格,凡家族中子弟從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