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孩,把學歷史當成愛好,這事其實挺罕見的。
而當時的鄧家內部,對于鄧綏的這種情況,也存在很大的意見分歧。
鄧綏母親就覺得女孩就應該老老實實學女紅,等到長大之后,再找一戶門當戶對的人嫁了。
但是與之相反的是,鄧綏她爹鄧訓,卻非常支持女兒讀書。
鄧訓是鄧禹的第六個兒子,屬于那種文武雙全,而且還很有政治頭腦的頂級牛人。
所以鄧訓反倒覺得,女孩多讀點書,也挺好的,至少不是啥壞事。
于是,從鄧綏懂事開始,她就在接受兩種教育。
一種是在白天,天天學女紅,學紡織做衣服。
另一種則是在晚上,在完成了白天的基礎課程之后,天天讀四書五經,學習歷史。
客觀來說,這種教育,對后來鄧綏,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這讓陰皇后這個后宮之主情何以堪,于是陰皇后心里常有怨恨之情。”
“但不善后宮爭斗的她,只得把愿望寄托在虛無縹緲的鬼神身上。”
“不過這番詛咒沒讓鄧綏暴斃,反而是和帝病倒了。”
“于是陰皇后高興地對手下說,我得意,不令鄧氏復有遺類!”
“鄧綏聽聞和帝病重,以及陰皇后小人得志的發言后,愿一死表明對和帝的心意。”
“和帝痊愈后,得知了兩女截然不同的行為,于是更加傾向鄧綏。”
“永元十四年,和帝下令徹查陰皇后巫蠱一案,以祠祭祝詛,大逆無道廢黜了其皇后之位。”
“陰氏的宗族親屬及其內外兄弟都被免官后遣送還鄉,改立鄧綏為皇后。”
“和帝雷霆手段鏟除了一大家族,鄧綏則兵不血刃登上皇后寶座。”
“可鄧綏還沒與和帝快活多少年,這位英明的君王就積勞成疾,撒手人寰,留下不滿三十歲的鄧綏和剛滿百歲的幼子劉隆。”
“偌大的帝國不可一日無君,在鄧綏的支持下,劉隆成為東漢第五位皇帝。”
“鄧綏被尊為皇太后,臨朝聽政。”
“不過劉勝沒有在鄧綏的殷切期望下茁壯成長,反而不滿周歲便夭折。”
“他既是中國歷史上繼位年齡最小的皇帝,也是壽命最短的皇帝。”
“在和哥哥車騎將軍鄧騭商量后,鄧太后立了清河孝王劉慶之子劉祜為帝,是為安帝。”
“當時,漢和帝長子劉勝尚在,不過劉慶和宦官鄭眾在助和帝剪除權臣中立下大功。”
““為了保證自己的權勢,鄧太后還是選擇通過立劉祜來拉攏二人。”
“鄧太后結合和帝奪權的辛酸經歷,努力將外戚同宦官、宗室綁在一起,以達成和平局面,然而樂觀的她還是小覷了覬覦者的野心。”
武則天:拯救了危于累卵的劉氏天下,但鄧綏的評價好壞參半。
就這樣,在鄧綏十五歲那年。
鄧家為她疏通好了門路,把她送進了皇宮,做了良家子。
她們未來有機會成為妃子甚至是皇后,但是暫時又沒嫁給皇帝。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鄧綏認識了一個關鍵的人物。
此后的很多年里,這個人將會陪著她,走過數十年的風風雨雨。
這個人,不是鄧綏的老公漢和帝,而是一代才女班昭!
在班家內部,班昭年齡其實比較小,大概要比她的兩個哥哥小十七八歲的樣子。
而且,班昭她父親班彪,去世的也比較早,在班昭六歲的時候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