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班昭小時候,其實是被自己兩個哥哥帶大的。
如此一來,班昭小的時候,自然就深受自己大哥班固的影響。
在班昭小的時候,班固整天都在老家,琢磨怎么寫漢書。
所以年幼的班昭,當時也讀了不少史書,特別有見識。
再后來,大概在班昭十四歲的時候,班家出了一件大事。
當時有人舉報班固,說班固私修國史,然后班固就被抓起來了。
后來,班家老二班超的營救下,班固雖然被放了出來,并且被漢明帝授予官職。
但是這件事本身,對班家的影響依然很大。
所以,大概也就是在這一年,十四歲的班昭,嫁給了同郡老鄉曹世叔。
不過再后來,班昭的運氣不太好。
她的這個丈夫,沒過幾年之后就去世了。
此后的很多年里,班昭一直恪守禮儀。
她沒有選擇改嫁,反倒安心留在了曹家,開始做學問。
就這樣,大概到了班昭44歲的時候,她大哥班固去世了。
班固的死因比較特殊,屬于被冤死在監獄里。
而且他死的時候,《漢書》還有一部分內容沒寫完。
所以,在這之后,漢和帝就下令,讓班家的人過來,幫忙繼續寫。
當時在班家這邊,班超還活著,但是這時候班超在西域那邊,根本脫不開身。
而班固的兒子,史書也沒什么記載,估計也沒有能力完成這個工作。
所以最后,這個工作,就落到了班昭這個女子的頭上。
就這樣,漢和帝下令,讓班昭入宮,替她哥續寫《漢書》。
同時,漢和帝還下令,讓班昭以女夫子的身份,替他給后宮妃子們上課。
班昭的這段故事,雖然看似和鄧綏關系不大,但是卻實實在在影響到了鄧綏的一生。
同時,也直接影響到了接下來漢朝歷史的發展。
班昭入宮,表面上來看,是為了寫《漢書》,這確實也是最重要的目的。
但除此之外,漢和帝更深層次的用意,是讓她幫忙教育自己的后宮嬪妃。
因為在東漢的體制下,外戚這股勢力,幾乎是不可缺少的。
但問題是,當外戚掌權之后,掌權的皇后或者太后,能力高低,將會直接決定國家的發展!
在這個問題上,當年東漢在竇家就摔過大跟頭。
當年那位竇太后,就是因為能力有限,只知道為竇家撈好處,不知道為國家考慮,結果搞出了一大堆麻煩。
最后逼得當時年僅十四歲的漢和帝,通過發動政變,才解決了竇家。
這事對于漢和帝來說,印象特別深刻。
所以漢和帝掌權之后,就一直想要找人,來培養自己的后宮嬪妃,包括皇后。
漢和帝很希望未來這些嬪妃當中,能出現一位女政治家。
一旦自己死的早,這個人可以幫自己處理國家政務。
如此一來,漢和帝就需要一個非常有見識的女夫子,入宮上課。
然后,班昭就入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