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望中原,一心收復山河的氣勢如大山巍峨般堅定不移。
首聯表明詩人平生之愿,即便命運多舛,也依舊初心不改。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憶往昔那年雪夜,威武不凡的樓船戰艦在瓜州馳騁。
猶記得那年秋風颯颯,大散關萬馬奔騰,捷報連連。
頷聯回憶往年的戰斗場景,一何意氣風發!
與如今的連連敗退、茍且偷生相比,又是何其屈辱。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徒然自詡東晉名將檀道濟,攬鏡自照,發現雙鬢已斑斑。
頸聯運用典故,表明自己想要建立猶如長城一般堅不可摧的防線來抗金。
但歷史的命運卻總是相似,大將檀道濟戰功赫赫,尚未北伐成功就死于帝王的猜忌。
詩人一心為國,卻屢遭中傷貶謫。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多年前《出師表》橫空出世,千百年來又有誰能像諸葛軍師那般鞠躬盡瘁,堅持北伐呢?
尾聯運用典故,敬佩先賢北定中原的決心與事跡。
既反諷當朝小人,又隱隱期盼未來能有媲美諸葛亮的人物。
此詩共四句,無一句直寫憤,卻字字皆憤。
當時主和派大行其道,誣陷誅殺大部分主戰派,甚至簽下了恥辱的嘉定和議。
在這樣軟弱的國家里,陸游的雄心壯志注定會被毀滅。
但陸游畢竟是與杜甫齊名的詩圣,他對國家的擔憂至死未休。
一首絕筆《示兒》,令人潸然淚下。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翻閱史冊詩稿,歷史的塵埃飄然于光線之下,而陸游始終是南宋詩壇中一顆最璀璨的明珠。
尤其是《書憤》中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一句,流暢自然。
肯定了諸葛亮在文人謀士中的地位,又向未來吶喊。
回音傳至今日,會激起更多能人志士的愛國熱情,讓他們跨越千百年來響應陸游。
“淳熙十六年,宋孝宗禪位于宋光宗趙惇。”
“同年十月,陸游向光宗論奏,勸他勵精圖治,以早日完成恢復中原的大業。”
“紹熙元年,陸游再次上疏勸諫,希望光宗能夠廣開言路,帶頭節儉,以尚風化,但并未被光宗采納。”
“同時,由于陸游屢次上疏都喜論恢復,他在不久后就因嘲詠風月的罪名為諫議大夫何澹所劾遭到罷免。”
“陸游于悲憤之中再次回到家鄉,他將居處命名為風月軒,以示對污蔑者的反抗。”
“在此后被免官的十余年間,陸游閑居家鄉,與農民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與此同時,身在鄉野的陸游同樣心系國事。”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就是他在這一時期所作,表達了暮年陸游仍然渴望上陣殺敵,報效國家的心愿。”
“紹熙五年,知閣門事韓侂胄等人逼迫宋光宗退位,擁立太子趙擴登基。”
“此后韓侂胄獨攬大權,將趙汝愚、周必大、朱熹等人罷黜流放,史稱慶元黨禁。”
“陸游認為這種結黨營私的權斗不利北伐大業,曾賦《北望感懷》等詩譴責韓侂胄。”
“韓侂胄在鏟除異己后欲建功立業,開始著手準備北伐。”
“于嘉泰二年解除黨禁,并啟用過去的主戰派名士,閑廢在鄉十三年的陸游也被招攬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