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鮮野味,如魚羊之屬,以及酒類,都在絕對禁止之列。
孟浩然不會不知道這一點,但有爽約韓朝宗一事在前,就不難想象他豪興正酣,余事不問的樣子了。
只是這一次的任性,讓詩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這首詩也成為了一首歷史上十分著名的失意詩,為何說孟浩然與自己的理想抱負擦肩而過呢?”
“這是因為孟浩然這首著名的失意詩本身沒有什么問題,但問題就出在孟浩然把這首詩念給了唐玄宗。”
“有一次孟浩然受到王維的邀請前去翰林院參觀,同時進行一些文學上的談論。”
“沒想到就在兩人相談甚歡之際,唐玄宗突然駕到這讓兩人十分恐慌。”
“這是因為在古代那個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平民如果沒有被皇帝召見的話是不能直接面見皇帝的。”
“因此孟浩然只能先行躲到翰林院王維房中的床底下,以此來躲避見到唐玄宗。”
“唐玄宗與王維久談甚歡,王維感覺孟浩然十分的難受因此直接向唐玄宗請罪并且說明了緣由。”
“唐玄宗并沒有在意孟浩然的行為,而是反問是不是襄陽的那個孟浩然,這是因為孟浩然在長安已經是小有名氣。”
“唐玄宗得知就是孟浩然之后就讓他當場念一首自己的詩賦,孟浩然沒有思考就將自己失意時作的《歲暮歸南山》念給了唐玄宗聽。”
“沒想到其中一句不才明主棄讓唐玄宗勃然大怒,認為孟浩然是在怨恨自己沒有提拔他做官。”
“將孟浩然斥責一頓之后就直接拂袖而去,這件事情也讓孟浩然徹底與自己入朝為官的理想抱負失之交臂。”
“長安科舉考試的失敗以及唐玄宗的貶低,讓孟浩然不得不放棄自己入朝為官的抱負而離開京城,轉而踏上漫游隱居的歸途。”
“他最終隱居襄陽,時隔數十年他再次變成了他二十歲的樣子。”
“他有的時候心平氣和地說出躍馬非吾事,狎鷗真我心。”
“有時又故作什么事都未發生,十分灑脫說出滄洲趣不遠,何必問蓬萊這樣的千古名篇。”
“他似乎從少年時期開始就選擇好把隱士作為自己一生的歸宿,從二十歲起一生都走在歸隱的路上。”
“他的生活當中也充雜著許多平靜,例如抱琴來取醉,垂釣坐乘閑這樣的詩句。”
“這樣平靜安逸的詩句頗有李白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的瀟灑。”
“縱觀孟浩然的一生,或隱居鹿門,泛舟洞庭。”
“或干謁求仕,赴京應舉。”
“或漫游吳越,歸臥襄陽。”
“或爽約韓朝宗,入幕張九齡。”
“進退出處之間,好像雜亂無章,難以把握。”
“其實換一個角度來看,孟浩然不過是在仕隱兩極之間搖擺的詩人罷了。”
“當他發現,苦讀十年后只是空有才華而志不能得。”
“一切的不順難以消解,只能而走上歸隱之途。”
辛棄疾:孟浩然無奈歸隱,才華出眾竟是原罪,人性的復雜讓人唏噓。
做一個人真的是很難,難的不全然在于命運安排的不公,而在于人內心的孤獨與無助。
難的也不在于周圍人對你或好或差的議論,而在于人的迷茫、焦慮、愛恨怨憎、患得患失。
唐代山水田園派代表詩人孟浩然終其一生都在糾結歸隱還是出仕,最終在幾度求仕不得后而歸隱山野。
千回百轉,求而不得,其內心的絕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