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孟郊去了就喜歡旅游作詩,導致政務荒廢。
他的上司縣令大人只好另外請來了人代他處理縣尉的事,俸祿還被分走了一半,生活過得窮困潦倒。
又過了三年,他辭去縣尉一職。
孟郊被任命為水陸運從事,從此定居洛陽,生活也逐漸好了起來。
孟郊是一個比較灑脫的人,并不沉醉于仕途。
就算他做了官,也是不務正業,只會游玩寫詩度日。
從他考進士,再到選才授官,都是聽從母親的話。
體現了孟郊對母親的孝順,即便是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也會按照母親的意愿去辦。
其中最出名的《游子吟》就是他對母愛的歌頌。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是孟郊在溧陽當縣尉生活穩定后,將母親接來同住的信中寫的一首感人至深的詩。
慈祥的母親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
臨行之前,一針一針密密麻麻地縫著,不敢有半點的馬虎。
怕的時候兒子回來的晚,衣服會出現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那像小草一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母親像春天一樣溫暖、和煦的陽光照耀著子女們的深厚恩情呢?
整首詩語言簡單淺顯,通過對母親為遠行的兒子縫制衣服這樣一個細節的描寫,凸顯了母親對孩子深沉的愛。
尤其最后一句,詩人通過小草和春暉這樣懸殊的事物作對比,寄托了作者對母親發自肺腑的真情。
“司法捕盜、審理案件、判決文書、征收賦稅等等,全是縣尉的活兒。”
“孟郊一個五十多歲閑散慣了的文人,根本不能勝任如此繁雜瑣碎的基層工作。”
“只好跟季縣令請假,季縣令匯報州府,調了一個假尉下來,幫助孟郊干活。”
“官府不另外出錢,孟郊把俸祿一半分給假尉。”
“孟郊月俸三千錢,還得分一半給臨時工,生活立馬捉襟見肘。”
“溧陽縣城南五里有片樹林,郁郁蔥蔥,草木旺盛。”
“孟郊無事一身輕,隔三差五來林下吟詩作賦,日出而來,日夕而還。”
“這種離群索居的日子不言而喻過得很悲催,他融不了現實圈子,被排擠冷落也在情理之中。”
“此時韓愈正在長安任國子監四門博士,一個窮教書的,跟孟郊境遇不相上下。”
“聽聞孟郊對自己處境頗有怨言,遂寫信勸解。”
“貞元二十年,孟郊這種苦逼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干脆辭職,帶著老母回家種地。”
“又過兩年,唐憲宗元和元年,故友鄭余慶當了河南尹,請他來洛陽干協律郎。”
“協律郎是個閑職,正八品上階,錢多事少。”
“孟郊很高興,在洛陽市中心立德坊租了房子。”
“安頓下來以后,經鄭余慶拉線,孟郊娶了媳婦鄭氏,可謂雙喜臨門。”
““然而美好日子總是短暫的,兒子出生未久便不幸夭折,孟郊肝腸寸斷。”
“禍不單行,第二年,相依為命大半生的母親裴氏也去世了。”
“孟郊去職丁憂,由于上司便是好友鄭余慶,鄭余慶照樣給他發工資。”
“孟郊給長安一位鄭姓朋友寫信,一個月工資三千錢不敢隨便花,留著養老救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