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為文為藝表現出仁厚博大、剛正恢宏的氣勢,堅持文以明道的主張。
這兩種勇儒人格貫穿了柳宗元的一生,兩者相互交融,最終使其生命境界得到了藝術的升華。
將儒家之道與生命內涵的建設相結合是柳宗元勇儒型人格的重要標志,他渴望在對道的追求中弘揚其生命精神。
柳宗元出生于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柳氏也由顯赫大族敗落為卑微的仕宦家族。
為了重振國家的富強和家族的榮耀,從小就受到儒家文化熏陶的他。
一直懷揣著為國為民,救時濟世之志,向往致大康于民,垂不滅之聲。
剛邁入官場,他就寫信支持那些因陽城犯顏直諫遭貶謫而大膽請愿的太學生們,并對這一壯舉表示了肯定。
其在贊揚太學生勇氣的同時也是在勉勵自己要明辨是非,不畏強權。
此時的他初入政壇,對自己的前途充滿希望,渴望大展身手踐行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
在宦官權勢滔天和藩鎮割據頻繁的高壓下,他毅然參加了王叔文主持的政治革新運動。
推行了一系列有助于國家統一、百姓安居樂業的政策,以奮發勇猛之心和滿腔熱血對抗黑暗的惡勢力。
變革雖然失敗了,柳宗元也被貶到偏遠之地。
但他身上所彰顯出來的殺身以成仁的豪邁進取胸懷,是他對孔孟之道的執著追求。
柳宗元把弘揚儒家之道作為官員的職責,認為守官與守道應合二為一,如此方能達到為官的目的。
既然為官要行道,那么為文則要明道,因此他提出了文以明道觀。
當時文壇上仍以靡麗雕琢的駢文為主,為了恢復先秦兩漢時期的古文傳統,將作文的重心從辭藻方面重新轉回到思想層面。
他和韓愈發起了古文運動,使得唐代文風至此煥然一新。
他強調文章當以明道為要義,主張文章應加強思想性,承擔相應的政治責任,發揮其社會政教作用。
文飾繁瑣,一味地講究辭采華美則礙于道的傳達。
大力推廣儒道,整個社會富庶承平,才能實現明道濟世的理想。
在當時官比民大、官役百姓的背景下,柳宗元能發出如此大膽的正確言論,可見其思想的超前性。
他提出了民以稅雇官,而不是官役民的設想。
因為在他看來,地方官員不從事生產勞動,都是靠百姓支撐著他們的衣食住行。
既然如此,百姓把十分之一的收入作為賦稅,那么官吏就是百姓所雇傭的對象,理所應當為百姓服務。
這種超時代性的民本思想,是柳宗元一生都在追求的大中思想的核心。
這種體貼民眾,注重百姓價值的民本思想是柳宗元早期勇儒型人格建構的重要一環。
“王叔文隨即被貶為渝州司戶,柳宗元被貶為邵州刺史。”
“到了十一月,柳宗元在趕往邵州途中接到命令,被進一步貶為永州司馬。”
“唐永貞元年冬,柳宗元攜母親寄居于永州龍興寺中。”
“次年,唐憲宗李純改元元和并宣布大赦,但下詔宣布柳宗元等八人在恩赦范圍內仍不得升遷。”
“同年,柳宗元的母親病故,王叔文被朝廷處死,反對革新的人士污蔑柳宗元為怪民。”
“同時,永州在這段時間里頻繁發生火災。”
“五年內,柳宗元的住所四次受到火災波及,有一次他在慌亂中逃出才得以保命。”
“長期嚴酷的政治迫害使柳宗元痛苦、憂郁,身體也迅速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