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島一生悲苦,垂暮之年才有機會出仕做官,早年的出家生活,造就了其冷漠內向卻刻苦認真的性格。
這一點,在他的很多詩作上都能表現出來。
無可上人乃是賈島的堂弟,兩人一同出家。
賈島半路耐不住寂寞還俗,而無可卻一心向佛。
還俗之后的賈島醉心于科舉,卻屢試不第。
他的好友孟郊于元和九年突發急病而死,人們常用郊寒島瘦來形容孟郊與賈島。
固然是與他們的詩風有關,也是因為他們是多年的好友。
孟郊去世對賈島的打擊很大,韓愈為安慰他。
長慶四年,知音韓愈又病逝,而此時之賈島卻依然是一介白衣。
直到垂暮之年,他才出任長江縣主簿,在普州任上染病去世。
“韓愈認為,賈島和孟郊的詩歌風格非常相似。”
“賈島就是上天派來當孟郊的接班人的,不至于因為孟郊的死去而讓他的詩歌風格遭遇斷絕。”
“遺憾的是,退僧還俗之后的賈島終究沒有能夠像孟郊那樣考中進士。”
“在接下來參加的兩次科舉考試屢試不中,沒有能夠實現韓愈對他的厚望。”
“由于屢試不中,對賈島的打擊很大!”
“唐穆宗長慶二年,賈島重新調整狀態,再次來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
“可是,他卻把試卷當成了發泄內心不滿情緒的工具,在試卷上寫了一首詩歌《病蟬》。”
“在這首詩當中,賈島把自己比作一只飛不得的病蟬。”
“把負責科舉考試的朝廷官員比作想要吃掉病蟬的黃雀,還把自己前三次落榜的原因歸結于朝廷官員的昏庸。”
“在當時那個嚴厲打擊文字獄的時代,賈島還敢公然這下這首詩歌。”
“顯然是有些多余的,反而還會給自己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果不其然,考官認為這首《病蟬》意在諷刺朝廷官員。”
“從而將賈島列入舉場十惡,將終身不能再參加以后的科舉考試,一同被列入舉場十惡的還有平曾等人。”
“得知賈島此后不能再參加科舉考試,韓愈十分惋惜。”
“盡管如此,憑借賈島與韓愈、張籍等朝廷高官的特殊關系,再加上他的才華,當一個文書之類的職員應該不成問題!”
“唐文宗開成二年,由于誹謗他人之罪。”
“賈島被貶謫到了遂州的長江縣擔任主簿,由于交通不便,直到十月底才到達長江縣。”
“此時已經天氣漸冷,不久之后,賈島收到了來自宰相令狐绹寄來的御寒棉衣。”
“由此可見,長江縣主簿的俸祿應該是非常少的。”
“甚至還不夠買一件冬天穿的棉衣,否則令狐绹也不至于大老遠的給賈島寄來一件御寒棉衣。”
“收到令狐绹寄來的御寒棉衣,賈島萬分感謝,特意寫了一首《謝令狐绹相公賜衣九事》。”
“唐文宗開成五年,賈島在長江縣主簿的任上三年期滿,升遷到了普州擔任司倉參軍。”
“然而,當賈島來到普州的時候,普州刺史樂闡計劃讓他擔任糾曹一職。”
“他當即予以拒絕,并寫了一首《讓糾曹上樂使君》作為回應。”
“看到賈島的態度如此堅決,樂闡只好作罷,繼續讓他擔任司倉參軍。”
“擔任司倉參軍期間,賈島深得樂闡的器重,樂闡還特意讓他書寫了《紫極宮碑》碑文。”
“唐武宗會昌三年,賈島在普州擔任司倉參軍的任上去世,終年六十四歲,從而結束了他窮苦潦倒的一生。”
王安石:賈島是半僧半俗的詩人,一生窮愁苦吟作詩,他的五言詩流傳至今。
唐太宗李世民在隋朝科舉制度基礎上,建立大唐科舉制度,大力推崇科舉,打破門閥制度。
再到武則天時期,進一步改進科舉制度,不拘一格選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