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科舉錄取人數,使得更多寒門子弟,甚至出身寒微的平民改變了命運。
再到李隆基時期,宰相竟敢稱野無遺賢。
唐朝歷代皇帝無一例外都十分重視科舉,科舉早已深入人心。
賈島是極用世的一個讀書人,他曾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但累舉不中第。
賈島因屢次科舉不第耗盡家財,不得已出家為僧。
還有一種說法是賈島早年家境貧寒,生計無落,出家為僧。
僧尼是免除租庸調,只交其他很少的稅賦,幾乎免除了賦稅。
而且寺廟是清凈之地,很多僧人都很有學問,又管吃管住是讀書的絕好地方。
賈島有一堂弟叫無可,也是詩人,與賈島一同出家。
賈島還俗時曾與無可約定,將來仍然出家。
然而還俗的賈島積極入世,無可還曾寫詩提醒他,不要忘約。
雖說嘴上說未忘約,但身體卻很誠實。
他騎上毛驢,一生都在大都市的寺廟和科場之間掛單游走。
賈島作詩十分認真努力,努力到自己都感到了痛苦,所以被稱為苦吟詩人。
在長安的賈島去拜訪朋友李凝,朋友李凝居住在一處清幽之地。
賈島沿山路找了半天,才好不容易踅摸到李凝的家。
當時天色已晚,一敲門又無人應,得知朋友不在家,內心有所失落。
但此刻寧靜的夜,皎潔的月光,敲門聲驚起的小鳥,令賈島詩興大發,遂題詩一首。
第二天,賈島騎著驢在回長安的路上,他回味著昨夜的即興之作。
總覺得僧推月下門中的推字用得不夠妥帖,或許改用敲更恰當。
他騎著毛驢,一邊反復吟詠,一邊用手做著推和敲的動作。
就這樣他來到了長安城的大街上,路人看到這樣一個和尚,都覺得很好笑。
此時,京兆尹韓愈的儀仗隊走了過來,眾人馬車紛紛避讓。
賈島卻還在沉迷推敲,比劃著手,直接闖進了儀仗隊,被人拿下。
韓愈一問情況,沒有難為賈島,還幫他分析了詩句,建議用敲字好。
夜深人靜,敲門有響聲,靜中有動,活波些,更有詩味。
從此,千里馬賈島和伯樂韓愈成為了朋友。
賈島結識了韓愈,便在韓愈的勸說下,還俗開始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
唐朝是科舉的天下,科舉是人脈的天下。
為了科考入世,賈島更加刻苦研究律詩。
同時,他也努力自我推薦,他給他人寫詩酬唱,提高知名度,尋求機遇。
韓愈看賈島和看孟郊一樣重,一樣欣賞,他曾寫詩給賈島。
但在科舉的路上,韓愈只是給賈島指指路,打打氣。
然而韓愈的賞識,也未能讓賈島及第,反而身邊的朋友卻一個接一個考中。
他還在朋友赴任分別時寫詩相贈,想必心中除了離別傷感更多的是郁悶壓抑。
最終,賈島因為久困科場不得志,而憤世嫉俗發牢騷在試卷上寫下譏諷公卿的《病蟬》。
因誹謗之罪,賈島被貶任為長江縣主簿。
不管賈島歷史上是否及第,但他的詩作無疑在大唐詩壇占據一席之地。
有時,人生就是那么有意思,你努力去追逐夢想,可能夢想并沒有實現,但一路追尋走來卻有意外收獲。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