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決定返回兗州,過他向往的隱居耕讀的生活。”
“這一次隱居前后有12年時間,這期間詩人創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園詩,是詩人創作的高峰期,也奠定了詩人初唐四杰的地位。”
“閑居兗州的后期,由于生活經濟拮據,實在過不下去了。”
“出于無奈,駱賓王決定復出,于是他給劉祥道等朝廷大員寫信請求引薦。”
“駱賓王在文壇上的名聲還是夠響,不久就被舉薦入朝參加對策考試。”
“闊別長安十八年,當年風華正茂的小駱,已然是那個面帶滄桑的中年男子。”
“經過考試,駱賓王被錄用,負責朝會、祭禮時的擺設和禮儀。”
“僅三年光景,噩運又來光顧駱賓王,遭小人的排擠陷害,又丟了官職。”
“在人生失意之際,駱賓王依然懷有一腔愛國之情。”
“此時國家邊關吃緊,吐蕃大舉犯邊,朝廷派薛仁貴為大將軍進軍西域討伐吐蕃。”
“駱賓王以五旬年齡,上書朝廷申請從軍奔赴前線,以自證自己對國家朝廷的赤膽忠心。”
“很快得到批準,于當年7月踏上漫漫征途。”
“駱賓王參軍時已五十出頭,以這樣的年齡上戰場,足可以顯示出他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豪情壯志。”
“可是,天不從人愿,駱賓王隨軍西征,并沒有實現他邊疆立功的心愿。”
“薛仁貴將軍出師不利,短時間內不能班師回朝。”
“駱賓王在西域塞外的軍旅生涯,使他成為唐朝邊塞詩的先聲。”
“不久,駱賓王隨軍入川,參加境內的平叛戰斗。”
“叛亂很快被平息,駱賓王隨將軍回長安述職,并與家人團聚。”????王安石:駱賓王7歲便能出口成章,敢于寫文罵武則天,一生充滿坎坷。
隋朝末期,駱賓王的祖父為了躲避戰亂,選擇辭官回家。
但是出生于小村莊的駱賓王祖上始終是書香門第,他的祖父曾經在隋朝的時候擔任官職,而父親也是有名的大才子。
所以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駱賓王很難不被文化薰陶,后期沒有做官完全是因為時代原因。
可能正是因為如此,在駱賓王出生之后,他們的家道就開始中落。
不過家風始終沒有出現任何改觀,他的家人對他寄予極高的期望,希望他能夠光宗耀祖,成為一名官員去輔佐君王。
不過駱賓王的運氣并不好,他的父親在其10歲左右就已去世,于是駱賓王就過上了寄人籬下的日子。
17歲那年他終于有機會進京趕考,22歲的時候進入京城考試。
一路過關斬將,他的才情愈發明顯,不過在等待狀元之際卻發現自己已然落榜。
由于他性格比較高傲,又年輕自負,所以不喜歡走被其他官員推薦的道路。
幾年之后他在長安當了一個小官,但由于他為人清高剛正不阿,又不玩官場那一套。
所以就被同僚排擠,最終選擇離職。
駱賓王在自敘狀當中寫的話顯示他是一個非常清高和耿直的人,所以這樣的性格在需要圓滑的環境當中根本無法生存下去,他的人生經歷證明他不適合走仕途。
在沒有高中的時候他頻繁地跳槽,年近花甲的時候才回到長安,但是卻因為經常上書諷刺而被判入獄。
之后碰上李治大赦天下,他出獄之后才跑到其他地方擔任縣官,但最后還是因為沒法適應官場而四處游歷去了。
武則天正式廢掉李顯改立李旦為太子,使得武則天權勢滔天。
所以朝中官員十分不滿,反對者都開始謀劃著造反。
駱賓王對于武則天非常不滿,直接給叛軍寫下了非常有名的為《徐敬業討武檄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