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轍認為可以學習唐代劉晏的辦法,米價便宜的時候官府購買大米,等到米家高昂的時候又將儲存的大米低價售出。”
“這樣就不會存在米價異常波動的弊病,即用常平法即可。”
辛棄疾:名氣不如大哥的蘇轍,或許比蘇軾的結局好很多。
提起蘇轍,他的標簽仿佛只是蘇軾的弟弟。
話說倆兄弟小時候,他們的老爹正是發奮讀書的時候,然后屢次科考屢次不中。
后來老爹一怒之下決定不再參加科考,而是在家讀書,并且親自教導兩個孩子。
兄弟倆從小就感情特別好,雖然他們都聰穎好學,但是性格卻截然相反。
哥哥蘇軾性情張揚,弟弟卻沉穩內斂。
老爹自是最了解兩個兒子的,于是給他們的起的名字也特別有講究。
老爹為兩個兒子操碎了心,那位哥哥日后果然是因太過張揚一連被貶。
如果不是靠著骨子里里那點樂天派的血液,很可能就撐不過去了。
反觀弟弟,謹遵父親教誨,一心樸實地為朝廷為民謀福利,踏實沉穩,但是這可并不代表他沒有自己的主張。
相反,蘇轍是屬于那種地雷式的人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科考第二年,兄弟二人參加的朝廷制科考試中。
要說這制科考試,它和普通的科舉考試可不一樣。
制科考試是朝廷專門為選拔特殊人才舉辦的考試,并且由皇帝親任主考官出題。
那含金量是相當高了,自然難度也是相當大了。
這么重要的考試,說巧不巧的在考試前夕。
蘇轍偏偏病了,要是因為這個錯過考試日期真是腸子都要悔青了。
幸好有人家宰相韓琦給罩著,居然建議皇帝把考試日期延后。
不久,考試結果出來了,哥哥蘇軾榮獲三等,蘇轍榮獲四等。
誰能想到,蘇轍在考卷中能把皇帝罵個體無完膚!
他以歷史上臭名昭著的6位昏君為喻,指出宋仁宗年紀大了,開始懶惰怠政啦。
什么后宮太多,貪戀女色,什么濫用民財,總之就是執政能力太差。
這顆雷一扔出去,可給這幫老臣驚夠嗆。
另一名考官范鎮認為蘇轍文章確實厲害,但這樣罵皇帝還是有些過分,應該定為第四等。
還有的直接說罵皇帝這還了得,應該直接讓他卷鋪蓋走人,不治罪就不錯了,還評什么等級。
最后爭執不下,就交給宋仁宗裁決了,這才定了個四等。
“王安石認為蘇轍言之有理,對于新法是否施行會再慢慢考慮,從此以后的幾個月都不再談及青苗法。”
“河北轉運判官上奏請求幾千份度僧牒作為本錢,在陜西漕司私自施行青苗法。”
“春天貸款給老百姓,秋天向老百姓收錢。”
“這種做法跟王安石的本意相一致,于是青苗法便施行了。”
“王安石趁機派遣八位使臣到各個地方,去收取尚未收取的利潤。”
“朝廷內外都知道他們會迎合王安石而生事端以滋擾百姓,但都不敢說。”
“蘇轍去向陳升之進言,以前嘉祐末年時期,派遣使臣到各路寬恤百姓。”
“但都致力于制造事端,回朝所奏大多不可施行。”
“因此被天下恥笑,如今做法和這個沒有什么不同。”
“蘇轍又向王安石上書,極力說明不可以施行青苗法,抵觸王安石。”
“王安石發怒,將要加罪蘇轍,陳升之阻止后,把蘇轍貶為河南留守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