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寧三年,恰逢觀文殿學士新知河南府張方平知陳州,張方平上奏將蘇轍改辟為陳州教授。”
“熙寧九年,王安石罷相,蘇轍回到京城。”
“過了一個月后,張方平擔任南京留守,上奏辟蘇轍簽書應天府判官。”
“元豐二年,蘇軾因為烏臺詩案入獄。”
“蘇轍上書請求用自己的官位代兄長贖罪,沒有被允許,受到蘇軾牽連,被貶為監筠州鹽酒稅。”
“此后五年都沒有得到調遷,直到元豐七年,蘇轍才調任歙州績溪縣縣令。”
“元豐八年,宋神宗駕崩,哲宗即位。”
“五月時,蘇轍生病直到秋天才病愈,抵達京師。”
“宣仁太后臨朝,起用司馬光等舊黨人士,打算革除王安石變法弊端。”
“但是原來的宰相等人尚在,蘇轍便上書一一將他們彈劾去職。”
“呂惠卿剛開始攀附王安石而得到重用,協助王安石推行新法虐害天下。”
“等到王安石大勢已去后,又在后面誹謗詆毀王安石,世人都很厭惡他。”
“這個時候,呂惠卿自知免不了罪責,乞求在道觀出家來躲避被貶謫地方的下場。”
“蘇轍上書分條陳述呂惠卿的奸惡,最終以散官將呂惠卿發配在建州。”
“司馬光因為王安石雇役法的危害,而準備重新施行差役法,卻不知道差役法的危害跟雇役法是一樣的。”
“蘇轍便進言,自從免除差役法以來才過了二十年,官吏百姓都還沒有習慣。”
“何況役法的施行,關涉眾多,盤根錯節,應該詳細審定再慢慢施行。”
“如果沒有窮盡役法的首尾利弊,就急忙施行,恐怕施行以后,又會生出其它弊端。”
“現在州縣的役錢,多年累積剩有余錢,大概還能支撐幾年,繼續施行雇役法,直到今年結束。”
“督促有關部門認真審定差役法的利弊,利用今年冬天的時間制定成法令,來年再運用到鄉戶身上去。”????“希望施行差役法后,不會再有其他議論,這樣無論進退都才適宜。”
“司馬光又因為王安石私自選拔天下之士,打算改革科舉,設立新的規則。”
“蘇轍再次進言,明年秋天就要舉行進士考試,沒有多少時間了。”
文天祥:史上最強弟弟蘇轍,才華讓人驚艷。
想來蘇轍才華絕對不一般,但是就是委屈了皇帝。
等他一個人考試拖了幾個月,交上個考卷還把自己罵夠嗆,換個皇帝早腦袋搬家了。
蘇轍以老爹在京為官身體不適為由,留在京城照顧老爹了。
不久蘇洵去世,兄弟倆撫父親靈柩回鄉守孝三年,再返回京師,正趕上王安石變法。
剛回到朝廷,蘇轍覺得新法內容還不錯。
可是不久蘇轍就發現不對,這青苗法損害了農民利益。
于是立刻指出弊端,說得頭頭是道,句句在理。
一時間王安石也閉不作聲了,竟一個月再沒提起過。
后來青苗法再次被啟用,蘇轍還是一根筋,于是被貶貶貶。
直到宋哲宗登基,高太后掌政,新政被廢除才被召回京師。
開始了他人生的高光時刻,四年時間從侍郎升至副宰相,這期間他為朝廷和百姓做了很多實事。
事實上,蘇轍的政治才能絕不輸于哥哥蘇軾,并且更高一籌。
只是他從來都是為人低調,從不與哥哥爭風頭。
不僅如此,還時常規勸哥哥要留個心眼,不要隨便交友。
更不要總是寫些嘲諷時政的詩,免得給自己惹麻煩。
好像他倒是兄長,蘇軾是個不讓人省心的弟弟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