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歌頌勝利,高適作有一系列詩作。”
“期間他隨哥舒翰入朝,哥舒翰在唐玄宗面前盛贊高適。”
“天寶十四年,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發動戰爭,史稱安史之亂。”
“東京陷,哥舒翰為兵馬副元帥,守潼關。”
“高適拜左拾遺,轉監察御史,輔佐哥舒翰守潼關。”
“天寶十五年,哥舒翰戰敗,安祿山叛軍攻陷潼關。”
“高適出逃,向唐玄宗獻策,建議竭庫藏召募勇士以御賊,唐玄宗沒有采納他的意見。”
“唐玄宗西逃后,高適去河池郡拜見了出逃的唐玄宗。”
“并向唐玄宗陳事說明潼關失守是因為監軍不體恤軍情、自相用事。”
“還說唐玄宗西幸蜀中未足為恥,他隨即被任命為侍御史。”
“八月到成都后,升任諫議大夫。”
“同年十二月,永王李璘在江東發動叛亂,因以前唐玄宗下詔讓藩王分別鎮守天下時。”
“高適規勸過其行為不合理,唐肅宗便在永王李璘叛變后召見高適與他共同商議平亂之法。”
“高適為其分析了江東形勢后肯定永王必敗,于是唐肅宗便任命高適為御史大夫。”
“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使,出兵討伐永王李璘。”
“至德二年,高適與淮南西道節度使來瑱、江東節度使韋陟會在安陸會和,結盟誓師討伐李璘。”
“結果高適還沒到達廣陵,永王李璘便戰敗了。”
“于是他又受命指揮淮南部隊參與討安史叛軍,援救睢陽的行動。”
辛棄疾:與李杜分別3年后的高適44歲了,他在睢陽這個地方遇到了董庭蘭。
董庭蘭是吏部尚書房琯的琴師,他因主人被貶出長安而四處流浪,靠著精湛的琴藝謀生糊口。
興衰看遍,董庭蘭的琴彈得越來越好,他深深地打動了高適。
分別的時候,董庭蘭傷感地對這位聽眾說,恐怕以后再也不能相見了。
在這江湖之中,你我不過是擦身而過的落魄中年人,余生襟抱空對西風殘照而已。
沒想到高適卻不以為然,大筆一揮就寫出千古名句,既是勸慰琴師也是自勉。
這種豁達灑脫的句子,只有盛唐時期的人才能寫出來。
44歲的高適功名未成、流落他鄉,坦然地對故人表露自己的落魄。
高適自弱冠之年就到過長安,以為能憑借自己的才華混出名堂。
但意氣風發的他并未如愿,輾轉飄零多年一事無成。
仕途無望的他只好回到宋城,過著耕讀的生活,直到26歲時投身行伍。
彼時大唐與契丹在邊境大戰,高適聞訊一路從宋城出發,到第二年秋天才抵達戰場。
他投奔信安王后不受賞識,無奈之下在幽州節度使手下當了幕僚,卻只干了2年跑腿打雜的活。
沒辦法,從軍無祿的高適再度收拾起行囊,南下向著宋城方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