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對京城保衛戰進行了一系列的策劃部署,這些舉措使得京師的人心稍為安定下來,于謙也因此被提拔為兵部尚書。”
“郕王暫代皇帝出朝處理政務,廷臣們在朝堂上請求將王振的九族全部誅殺。”
“而王振的黨羽馬順出來反駁并且斥責他們,這一舉動徹底激怒了朝臣們。”
“于是給事中王竑第一個沖上前去毆打馬順,眾多大臣們也跟隨著他加入了毆打馬順的隊列,最終馬順被圍毆致死。”
“朝堂上秩序大亂,郕王感到害怕,想要離開朝堂。”
“這時于謙推開眾人將郕王朱祁鈺扶住讓他不要離座,并且請求他宣布大臣們無罪。”
“朱祁鈺照做之后才使得大家安定下來,但于謙的袍袖在這場事故中被全部撕裂。”
“退朝之后,吏部尚書王直當著于謙的面承認自己比不上他。”
“并且表示沒有他,朝廷上下就不能平定,國家也就不能穩定。”
“這件事情過后,朝廷上下的人都重視并且依賴著于謙,于謙也毅然把國家的安危視為自己的責任。”
“大臣們擔憂國家沒有君主,但太子年幼無法繼位,敵軍又馬上要攻打到京師了。”
“于是大臣王文于正統十四年,上書朱祁鈺,希望他承繼大統。”
“于謙、王直等大臣聯名請求皇太后將郕王朱祁鈺立為皇帝,郕王害怕地推辭數次。”
“于謙勸說郕王要為國家考慮,于是郕王不再推辭。”
柳如是:于謙自取殺身之禍,一代廉吏被奸臣所害,后世沉冤得以昭雪。
郕王朱祁鈺即帝位為明景帝,于謙進去回答皇上的問話,情緒激昂地哭著提出意見。
對于他的意見,皇帝全都認真地接納了。
明景帝于次年十月命令謙負責全部軍馬的調動,而也先部隊挾持著上皇攻下了紫荊關,長驅直入,直指京師。
石亨提議不出城迎戰,通過一直防守使敵軍疲憊。
而于謙并不贊同他的提議,認為對方輕視我方,沒必要先一步示弱。
最終于謙選擇出門迎戰,他分別調遣各個將領和二十二萬名士兵在九門外擺開陣勢。
并且將兵部的事務交給了侍郎吳寧,再把各城門全部關閉,自己親自督戰。
于謙下令無論是將領還是士兵,只要退卻就格殺勿論。
這道命令杜絕了將士們退縮的可能,使他們拼死抵抗敵軍的進攻。
這場戰役結束之后,負責守衛彰義門北面的副總兵高禮、毛福壽還俘虜了敵方的一個頭目。
明景帝非常開心,下令讓于謙可以組建一支聽從自己調動的軍隊,同時安排太監興安、李永昌協助于謙共同管理軍務。
也先帶領部隊深入時認為攻占京城只是時間問題,但看到明朝軍隊不像他想象中的那么低迷,于是感到泄氣。
這時候已經叛變了的宦官喜寧教唆他以明英宗為人質,要求明朝大臣用黃金和絲織品來迎接他們的太上皇。
之后又要求于謙及王直、胡等人出城和他們談判,但這些要求全都被明朝拒絕了。
也先部隊偷襲德勝門后,于謙指揮幾個騎兵引誘敵軍到西直門,支撐到京師援軍趕來,也先部隊選擇撤退,其前鋒部隊也在彰義門被擊退。
也先又指揮部隊攻打京城北土城,居民們選擇爬上屋頂用磚石投擲敵軍和軍隊合力作戰,最終擊退了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