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宛:于謙一心為公,兩袖清風的千古楷模。
于謙為人正直堅毅,他鄙視某些軟弱無用的官員和那些靠著權勢的達官貴人們,導致很多人暗自記恨他。
又因為于謙自始至終都不贊成與敵軍講和,所以上皇心里對他并不滿意。
徐珵因為提出遷都南京而受到了于謙的斥責,因此開始記恨他。
于謙請求皇帝原諒石亨違犯軍紀的罪行,使他免去了削職的懲罰,并且讓他一起管理十營兵。
但石亨由于忌憚于謙不敢肆意妄為,所以也不喜歡于謙。
德勝門一仗的勝利,使石亨得到了世襲侯爵的嘉獎。
但他覺得自己的功勞不如于謙,受到嘉獎之后覺得內心有愧,于是上疏推薦于謙的兒子于冕。
之后皇帝下詔讓于冕到京師,于謙認為于冕不應該因為是自己的兒子而受到石亨的推薦,這樣子不能服眾,于是推辭。
都督張輒因為征苗時不守律令,被于謙彈劾,和內侍曹吉祥等都記恨于謙。
景泰八年,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貞迎接明英宗恢復了帝位,向朝臣宣布消息之后,就立即把于謙和大學士王文逮捕入獄。
誣陷于謙等人制造不軌言論,想要另立太子,意圖謀反。
又彈劾他與太監王誠、舒良、張永、王勤等人策劃迎接冊立襄王的兒子。
石亨等人指使都御史蕭維禎審判定罪,于謙背上了謀反的罪名,被判處死刑。
明英宗原本猶豫是否要處死于謙,但是在徐有貞的勸誡下最終將于謙處死于鬧市并棄尸街頭。
之后抄了于謙的家,他的家人都被充軍邊疆。
一時之間,所有想獲得皇帝寵信的人都將于謙作為話題來討好皇帝。
遂溪的教諭吾豫說于謙的罪理應受到滅族的懲罰,各文武大臣凡是被于謙所推舉過的都應該處死。
刑部堅持原判,他這才停止了上奏。
千戶白琦又請求寫上于謙的罪行,并在全國公布。
于謙被抄家的時候,他的家里甚至沒有多余的錢財,只有家中的正屋被鎖得嚴嚴實實。
打開正屋之后,發現里面都是皇上賜給他的蟒袍、劍器等賞賜。
于謙死的那天,陰云密布,所有人都認為他是冤枉的。
曹吉祥的部下中有個叫朵兒的指揮,他把酒潑在于謙死的地方祭奠他并且非常難過的哭泣。
曹吉祥知道這件事之后很生氣,于是鞭打了他。
但第二天朵兒仍然將酒潑灑在地上,表示對于謙的祭奠。
都督同知陳逢被于謙的忠義感動,收斂了他的尸體。
過了一年之后,于謙的養子于康把他的尸體帶回杭州,葬在西湖南邊的三臺山上。
皇太后最初不知道于謙已經死了,是后來才知曉的,聽說了之后連著幾天都在為他嘆息哀悼,明英宗也感到后悔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