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士子特別是那些以才華自許的才子,多少都有進士情結。
除了像李白這種特立獨行的狂放之士外,都希望通過科舉之路進入仕途。
越是名門望族出身,越要在科舉考試中證明自己的能力才華。
雖然少不了當權政要的援引推舉,但舉進士畢竟是通過科考真刀真槍地博取功名。
憑此進入官場也腰桿硬身板正,值得自豪榮耀。
有些人即便做到宰相,終究因沒有功名加持,多少會有些遺憾。
跨越天寶大歷的唐朝詩人盧綸,就是這么一個有志科舉卻始終未能如愿的大才子。
“盧綸的詩,多數為詩歌唱和增答之作。”
“由于他的從軍生涯,讓他所寫的邊塞詩成就頗高,至今為后人傳頌。”
“只可惜,這樣一位聲名遠播的唐朝詩人,多次名落孫山。”
“人生與仕途的不順,讓盧倫的詩作富有生活氣息。”
“他的作品承接盛唐氣象,引領邊塞昂揚詩風,奠定了中唐邊塞詩的蒼涼沉郁基調,具有濃厚的時代色采。”
“這位唐朝詩人邊塞詩風的形成,與其生活經歷有著密切的關系。”
“盧綸出生于開元27年,范陽盧氏雖為唐代五大姓之一。”
“然而盧綸并非名門望族出身,他的祖父任職于濟州司馬,他的父親僅是一位臨黃尉。”
“因此,盧綸曾在自述身世的詩中自稱稟命孤且賤,所以說明他的家族早已經衰落。”
“更何況在他出生的前三年,開元盛世的繁榮景象正在逐漸落下帷幕。”
“這個盛世并沒有帶給幼年的盧倫任何的美好回憶,因為他只記得天寶年間四方遂有兵的混亂局勢。”
“安史之亂發生的這一年,盧綸僅有8歲,戰爭早已給他的幼年心靈蒙上了一層陰影。”
“天寶末年,盧綸參加科考,卻因安史之亂而沒能中舉。”
“隨后他只能前往鄱陽避難,在這里結識了十歷大才子中的吉中孚,兩人結為好友。”
“只是自從戰亂之后,盧倫只能與他相顛沛流離,蹉跎歲月多年,依然功名未就。”
“他自感悲痛,在逃難途中,寫下了多首行旅詩,用來表達羈旅漂泊之感。”
“其中較為著名的有五言律詩《夜泊金陵》、七言絕句《渡浙江》等詩。”
“在這些詩作中,無論有感于自己人生的不幸遭遇,又抒發了對于國事的憂慮之情,作品貼近當時社會風氣,引人注目。”
“這些詩作雖然篇幅短小,但是作品內容簡潔明了,對仗工整,語言流暢自然,并沒有引用過多浮躁典故,與往昔的唐詩風格大有不同。”
“這一時期的盧倫作品,多以個人漂泊、家業毀滅、社會動蕩有關。”
“遠離家鄉的悲苦之情,他親眼所見的戰亂景色,都為他的行旅詩增添了豐富的內容和復雜的情感。”
“同時他豪邁雄放的詩風,正在逐步顯露出來。”
“安史之亂終得平定,在南方漂泊多年的盧綸,也終于能夠北歸回鄉。”
“他的這種悲喜交集的心情,在這一句獨悲無舊業,其喜出時艱中表達的淋漓盡致。”
“大歷初年,盧綸奔赴長安參加科舉,只可惜他屢屢落第,未曾中舉,這樣的結果令盧綸相當苦悶。”
蘇軾:唐朝中期詩壇名家,盧綸十首詩,彰顯不同心境,細品之后回味無窮。
盧綸出生在玄宗時期,眾所周知那時期是李唐盛世,物質豐裕。
但好景不長,安史之亂爆發,大唐太平盛世急轉直下,七零八落。
另外,安史之亂摧毀的不僅是大唐帝國疆土,更是摧垮整個時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