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唐朝有一位詩人,非常擅于描寫思婦心情,他就是與白居易有過唱和的張仲素。
由于他的詩文賦俱佳,所以當時把他和王涯、令狐楚三人合稱為三舍人。
張仲素的樂府詩、邊塞詩寫得都不錯,但是最讓他出名的卻是閨怨詩。
張仲素的閨怨詩精準地把握了思婦的心情,通過細膩地描繪刻畫,達到了委婉動人的效果。
丁丁漏水夜何長,漫漫輕云露月光。
秋逼暗蟲通夕響,征衣未寄莫飛霜。
這首詩描寫了一位孤獨的女子在月光之夜,聽著滴水的丁丁聲和秋蟲的鳴叫聲、看著天空中的漫漫云彩和不時露出的月亮。
她越發思念守衛在邊疆的丈夫,她進一步想到還沒有給丈夫寄去御寒的衣服,因而祈求上天不要降霜。
征衣未寄莫飛霜這一句,將這位女子對丈夫深深的愛、綿綿的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
關盼盼是徐州節度使張愔的寵姬,在張愔去世后,關盼盼在燕子樓為他守節十多年。
張仲素是張愔的部下,白居易曾受到張愔的熱情接待,對關盼盼都很有印象。
這首詩是張仲素和白居易寫關盼盼的三首唱和詩之一,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這一名句,將關盼盼對張愔的深情描寫的何等感人。
張仲素最著名的一首閨怨詩應該是《春閨思》,這首詩通過刻畫一位軍嫂在春天采摘桑葉時的一個經典動作,展現了軍嫂對丈夫的一往情深。
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
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
自古以來,漁陽就是歷代朝廷與東北少數民族政權對峙的邊陲要地,常年重兵把守,戰事頻繁。
因此,詩人們常用漁陽指稱邊境征戍之地。
這是一首描寫軍嫂在春天里思念軍人丈夫的閨怨詩。
春天來了,城墻邊的楊柳婀娜多姿,小路旁的桑樹嫩葉青青。
一位軍嫂提著竹籠忘記了采桑葉,她在重溫昨夜到漁陽與丈夫相會的美夢。
詩的首聯緊緊扣住一個春字,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刻畫出一派郊野春光圖。
裊裊的意思是纖長柔美貌,展現了春天楊柳吐綠,枝條婀娜多姿的意態,青青描繪了桑葉嫩綠喜人的顏色。
這兩個疊詞的運用既描繪了春天的春意,又渲染出軍嫂心中的春意。
后兩句由寫景轉為寫人,在蠶事漸忙的時候,女子們一起提著竹籠到郊外采摘桑葉。
一位勤勞的軍嫂也跟著去了,但是她提籠忘采葉。
她提著竹籠,卻忘記了采摘桑葉。
她站在桑下,卻一動不動,很顯然就是心不在焉。
提籠忘采葉,這是詩中非常精彩的一句。
這是描寫女子懷念征夫的詩,意思是采摘那繁盛的卷耳,半天還沒摘滿一小筐。
我在想念那心上人,把菜筐棄在大路旁。
斜口的小筐不難填滿,卷耳也不難采摘,小筐卻老是采不滿。
是因為女子心不在焉、老是忘采葉的緣故。
這樣的情景,兩首詩確實有神似之處啊。
詩的最后一句揭開了答案,昨天晚上,軍嫂做了一個夢,她夢到自己到了漁陽。
那是軍事前線,那是丈夫從軍戍邊的地方,在那里她終于見到了日思夜想的丈夫。
此刻,軍嫂鴛夢重溫,沉浸在溫馨的幻想之中。
昨夜夢漁陽這一句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軍嫂對丈夫的相思之深、情意之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