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白樸深知,萬事不過虛妄,自己的人格一定不能為塵世的污濁所玷污。
因而他甘愿樸素地堅守自己的內心,哪怕孤獨得如一枝不蔓不枝的青蓮也在所不惜。
官場仿若暗夜一般伸手不見五指,白樸不愿在其中摸索,便毅然選擇讀書寫詩、閑云野鶴的日子。
四處游歷之時,他偶爾為梨園名角幾部劇本,賣文以求生存。
深入市里坊間,白樸的學問名望更加聞名。
當時正值元世祖廣納人才之時,推薦白樸入朝為官的人難以計數。
就在此時,元好問的死訊卻突然傳來,白樸如墜深淵,痛苦至極。
世事的無常,讓他更加無心于仕途。
他深知,若在宦海混跡,他難免遭人誹謗非議。
即使能相安一時,能否全身而退也是謎題。
因而,白樸繼續力避官場,緘口不語,唯在江湖間縱橫逍遙。
面對時有波瀾的宦海,白樸對仕途的擔心不無道理。
漢時,張良輔佐劉邦平定天下后,旋即離開朝堂,淡然離去。
春秋,范蠡助越王勾踐滅吳之后,即刻遠離江湖,避免殺機。
君王之心如六月天一般捉摸不定,進入朝堂,便是將自己的性命也都托付給了帝王。
識時務者為俊杰,趁早隱退,在樂山樂水間徜徉遨游,才是人間正途。
然而,兔死狗烹的道理如此淺顯,古時今世亦無幾人能完全參破。
在這樣的現狀中,自樸不禁感到一種難以撫慰的悲涼。
朝廷屢次征召白樸出仕,都被他一口回絕。
而時以河南路宣撫使入中樞的史天澤堅持推薦白樸入朝,白樸依舊沒有應允。
忤逆了史天澤的舉薦之意,讓白樸深感不安,他自覺不便在真定久留。
便辭別妻子,告別父親,踏上了浩浩蕩蕩的漫游之路。
從此白樸放浪形骸于外,寄身山水之間。
遠離家鄉,一想起家中的父親與妻子兒女。
白樸便覺肝腸寸斷,欲立即返回家中。
“史璋雖為勛貴之后,但平常喜歡參與雜劇創作,并且著有雜劇《破鶯燕蜂蝶莊周夢》、南戲《董秀英花月東墻記》等作。”
“元朝海迷失后三年,白樸離開真定外出游歷,在燕京短暫停留之后,白樸與友人依依惜別。”
“元憲宗二年,白樸游歷順天府時,前往拜訪蒙古名將張柔夫人毛氏。”
“此前,兩人在元好問的引薦相識,在此次順天之行,白樸得到毛氏的熱情款待。”
“中統二年,為穩固元朝統治,忽必烈下令各路招宣撫使舉薦才華出眾之士,為朝廷所用。”
“河南路宣撫使史天澤推薦白樸出仕,被他謝絕了。”
“同年,白樸與父親白華為創作雜劇一事爆發激烈沖突,白樸負氣遠走。”
“白樸先到漢口,然后到了九江,41歲時曾經返回真定,路過汴京。”
“之后,又再次南下,在九江和洞庭之間往來。”
“約在這個階段,白樸創作出《梧桐雨》《墻頭馬上》等經典作品。”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白樸定居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