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們叔侄徹夜相談,從此也成為學問上的知己。”
“第二天,太陽升起在汴梁上空時,張載撤去了椅子上的虎皮。”
“然后,作為長者的他,很有氣度地告訴到來的人們。”
“程顥和程頤深明《易》道,為他所不及。”
“所以,要準備學有所進的,盡可以拜二程為師。”
“第二年春天時,歐陽修主持了這一屆的禮部科考。”
“蘇軾、蘇轍、張載和程顥,都成為了進士。”
“這一年之后,張載開始進入仕途,但多年沉淪于州縣,學富而官微,德位不相稱。”
“也許是人各有志,也各自有所側重。”
“更熱衷于求道的,也就忽略了經營仕途。”
“所以張載所到之處,必訪人才,有可語之人,必定叮嚀教誨,唯恐其成就來遲。”
“但仁宗過了又英宗,英宗過了又神宗。”
“一直到熙寧二年,在呂公著的舉薦下,張載才進了朝。”
“然后,他就遇見了王安石。”
“然后,終究和新法不合的他,終究又退出了汴梁。”
“然后,在橫渠上繼續悟道,繼續講學,繼續窮神化。”
“一天人,立大本,斥異學,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而在熙寧十年春天時,寫完了《正蒙》的他,再次被召入汴梁,知太常禮院。”
“冬天里,他生了病,然后,移疾西歸。”
“這一次路過洛陽時,他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見到了二程。”
“此時,距離他們汴梁相逢談《周易》,已經過去了21年。”
“已知天命的他告訴程顥和程頤,他雖然已病不起,但尚可到長安。”
“而行到臨潼時,一天夜里,他沐浴更衣而睡。”
“當第二天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時,人們見到的他,已經變成了驪山下的一陣西風。”
“第二日,長安的門人都奔喪到臨潼,哀痛之余。”
“他們解囊相助,然后張載得以入殮。”
“張載一直認為,仁政不能實施,必在于貧富不均。”
“因此,老了以后,他準備和門人共同買一片方田。”
“然后分成數井,劃分給周圍困難的人們,讓他們都有安定的生活。”
“如果成功,就可以推廣到更多的地方。”
“而這,就是他理想中的先王遺法,井田!”
辛棄疾:張載出生在士大夫階層的家庭,祖父和父親均在朝中任職,祖父張復在宋真宗時任給事中等職。
父親張迪,在宋仁宗時官至中丞、涪州知州,贈尚書都官郎中。
張迪在涪州任上病故此時,張載與弟張戩均尚年幼,無力返回故里。
因此,全家人便僑居在鳳翔橫渠鎮南大振谷口,所以學者稱其為橫渠先生。
張載少年時北宋邊境經常受西夏割據勢力侵擾,西夏入侵北宋邊境,宋軍抗擊連連失利。
范仲淹知永興軍、陜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兼知延州,在延州軍府召見了張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