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亡的路上,楚軍埋鍋造飯,結果被吳軍追上,丟下食物就跑。”
“吳軍直接吃了楚軍剛做好的飯,繼續追擊,一路上連續五次擊敗楚軍,直接殺到了楚都郢,楚昭王棄都逃亡。”
“此后,秦國不愿吳國做大,于是在申包胥的游說下派兵援助楚國。”
“兵力劣勢的吳軍面對秦楚聯軍疲于應付,連戰連敗,后方又遭遇越國進攻。”
“伍子胥認為吳軍雖然戰事吃緊,但兵力未損,可以一戰。”
“孫武則認為戰爭的目的已經達到,應該班師回國。”
“于是吳軍班師回國,闔閭在吳國國都盛情歡迎了歸國的諸將士。”
“在孫武的智謀輔佐下,闔閭時期的吳國一時成為霸主。”
“伐楚之戰結束后,孫武拒絕了封賞,選擇隱居于吳都姑蘇附近,專心完善自己的兵法,最后終老鄉間。”
李世民:孫武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人,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思想家。
被后世尊稱為兵圣或孫子,其所著《孫子兵法》被譽為兵學圣典。
孫武出生于一個軍事世家,爺爺孫書和遠房叔叔田穰苴都是齊國有名的大將軍。
孫武的爺爺因為征討莒國有功,被賜姓孫。
他出生的那天晚上,爺爺和爸爸孫憑趕回家中,給孫武取名叫武,希望他快快長大,繼承將門武業。
孫武八歲進入學校上學,在所有的課程當中,他最感興趣的是六藝中的射和御。
為了學好這兩門技藝,他付出了比同學們多好幾倍的努力,很快就成為了同學當中掌握這兩門技藝的佼佼者。
十三歲開始,父親經常帶著孫武到戰場進行實地考察,這大大開闊了他的眼界。
叔叔田穰苴是當時著名的軍事家,他見孫武天資聰明,志向遠大,就把自己寫的一部兵書書稿送給了孫武。
讀了叔叔的兵書之后,孫武深受啟發,決心寫一部名垂青史的兵書。
在年輕時,他離開家鄉,游歷各國,尋求兵法之道。
在這個過程中,他結交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研究軍事戰略。
后來,孫武受到吳王闔閭的賞識,被任命為將軍。
他率領吳軍與楚軍進行了多次戰斗,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
在孫武的指揮下,吳軍以少勝多,大敗楚軍,為吳王闔閭稱霸奠定了基礎。
然而,孫武的軍事才能引起了吳王闔閭的猜忌。
闔閭害怕孫武的威望過高,會威脅到自己的王位,于是開始疏遠孫武。
孫武深知自己的處境危險,便主動辭去將軍之職,隱居山林,專心研究兵法。
在隱居期間,孫武寫下了《孫子兵法》一書。
這本書系統地總結了他的軍事思想,提出了許多關于戰爭、戰略、戰術等方面的理論,對后世的軍事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孫武的思想強調以逸待勞、知己知彼、兵不厭詐等戰略原則。
他認為戰爭的勝負不僅取決于兵力的多少,更重要的是戰略和戰術的運用。
他的思想深受后世軍事家的推崇,被廣泛應用于戰爭中。
孫武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的軍事思想和戰略戰術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他所著的《孫子兵法》不僅是中國古代軍事學的經典之作,也是世界軍事史上的寶貴遺產。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