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請求劉邦增兵,誘敵出擊,運動出兵,速戰速決,成功收服代國,活捉代國國相夏說。”
“漢高祖三年,韓信同張耳率數萬軍隊,東進攻打趙國。”
“趙王和成安君陳馀得知此事,派二十萬重兵把守井陘口。”
“期間,陳馀并未聽從謀士李左車利用地勢,斷其后路的計策。”
“韓信聽聞此事后,夜間派出兩千輕裝騎兵,隱蔽在上山觀察趙軍。”
“而后調遣一萬人背靠河水擺開陣勢,欺騙趙國。”
“天亮后,韓信率軍走出井陘口,假裝無法支持趙軍的迎戰,拋下旗鼓逃入軍中。”
“趙軍中計,傾巢而出追趕漢軍。”
“此前韓信派出的兩千輕騎趁趙軍營壘空虛,將趙軍軍旗替換成漢軍軍旗。”
“趙軍得知戰事不利,欲回營,見營中皆為漢旗,便四散逃跑。”
“漢高祖三年十月,漢軍大敗趙軍,俘虜無數人馬,斬殺陳馀,活捉趙王歇,并傳令活捉李左車。”
“韓信在趙國一戰中十分認可李左車的軍事才能,奉李左車為上賓,并向其詢問向北攻取燕國的計策。”
“李左車認為此時漢軍已是疲敝之師,并且可能受到齊燕兩國聯合夾擊,不宜主動出擊。”
“韓信按照李左車所說,安撫趙國百姓,鞏固國土;”
“派遣能言善辯者出使燕國,佯裝進攻,依靠此前戰爭威名,威嚇燕國投降。”
“漢高祖三年,燕國投降后,韓信派兵報告劉邦,請求立張耳為趙王,來震懾趙國,劉邦應允。”
“劉邦與楚國作戰,接連戰敗。”
劉備:韓信出生于泗水郡淮陰縣,今江蘇淮安市淮陰區。
他的家族是戰國七雄之一的楚國貴族,自幼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但在韓信9歲時,因秦始皇滅亡楚國統一六國建立秦朝,韓信的家族就沒落了。
所以等到韓信成年后,家道中落父母早亡的他無依無靠,整天背著把破劍到處瞎溜達,還常常要餓著肚子。
有一次,一位老婆婆看到韓信快要餓死了,就施舍了一碗飯給他。
等到韓信功成名就衣錦還鄉時,就賞賜老婆婆千金來答謝她。
還有一次,韓信在淮陰街上瞎溜達時、被一個屠戶侮辱。
你雖然長得高大、其實是個膽小鬼、你要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
韓信為了自己的遠大志向,便強忍屈辱從屠戶的胯下鉆了過去,于是就有了成語胯下之辱。
由于秦始皇死后,即位的秦二世實行殘暴的統治,從而導致了陳勝、吳廣農民起義的爆發。
秦朝各地紛紛響應、六國舊貴族也趁機發起復國運動。
韓信認為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來了、于是背著自己的破劍投靠了反秦起義軍首領楚國貴族項梁。
但卻在其麾下,得不到施展才華的機會。
次年,項梁兵敗被秦將章邯斬殺后,韓信又歸屬其侄項羽。
期間,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驕傲自大的項羽都不予采納。
項羽和劉邦滅亡秦朝后,項羽憑借著手中四十萬大軍的絕對實力自封為西楚霸王。
并以霸主的身份將全國分成十八個王國,來分封給各路諸侯、部將和降將為王。
他把滅秦最大的功臣劉邦封為漢王,領地是秦朝流放犯人的漢中一帶。
同時,項羽為了困鎖可能與其爭奪天下的勁敵劉邦,又將關中一分為三。
封給秦朝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分別為雍王、塞王、翟王、史稱三秦,以此來牽制劉邦。
而韓信由于在項羽那里得不到重用,又聽說漢王劉邦知人善用,遂在劉邦進入漢中時,從項羽軍中逃出轉投劉邦。
但只被任命為管理倉庫的小官,仍未受重用,韓信雖不被劉邦重用,但很受劉邦丞相蕭何的賞識。
“漢高祖四年,劉邦令張耳防守趙國,任命韓信為相國,前往滎陽攻打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