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尉將周勃逮捕到長安并進行審訊,周勃十分恐懼,不知如何回答,獄卒乘機對其加以侮辱。”
“后周勃送給獄卒千斤黃金,獄卒則偷偷交給周勃一張書牘,上面寫著讓公主作證。”
“原來周勃之子周勝之迎娶了文帝劉恒的女兒,所以獄卒才會教周勃用公主來作證。”
“同時,周勃又以厚禮相賜,全部用來買通薄太后的弟弟薄昭,使其將案情轉告給薄太后。”
“薄太后認為周勃不會謀反,當文帝劉恒前去朝見薄太后時,薄太后訓斥漢文帝劉恒說。”
“周勃曾掌控皇帝印璽,統率北軍,那時候不反,如今只占據一縣之地反而要造反嗎。”
“于是文帝命人赦免了周勃,并重新恢復其爵位及食邑。”
“出獄后的周勃感慨,認為他曾經統率百萬之眾,如今才知道獄卒的尊貴。”
“文帝十一年,絳侯周勃去世,謚號為武侯。”
辛棄疾:按照秦漢時期的制度,太尉這個官職,理論上來說,是可以調動全國軍隊的。
此時的周勃,基本上已經成了劉邦最信任的武將了。
雖說當時活著的武將當中,比周勃更能打的,還有好幾位。
但是能讓劉邦真正放心的,真的就只有周勃一個人了。
和周勃相比,韓信、英布、彭越這三個人,號稱漢初三大將,每一個都比周勃更能打。
但他們的存在,卻讓劉邦感到忌憚,而且也是劉邦重點學出的諸侯王。
而那幾個沒封王的開國大將,曹參這個時候在替劉邦鎮守齊國,樊噲是外戚,灌嬰和酈商資歷差一點……
這樣算下來,自身資歷足夠、不是外戚、做人很老實沒野心、個人能力也足夠。
這樣的周勃,自然最適合做漢朝的太尉了。
當上太尉之后,接下來的兩年里,漢朝陸續又發生了代國相國陳豨叛亂,以及燕王盧綰叛亂。
在這兩場叛亂當中,陳豨叛亂的時候,周勃是跟著劉邦一起去平叛。
而到了盧綰叛亂的時候,劉邦是先派了自己的妹夫樊噲去平叛。
但是后來,有人說樊噲作為外戚,很容易造成外戚過于勢大。
在這之后,劉邦就迅速派周勃去接替樊噲,繼續平定燕國的叛亂。
也就是在周勃平定燕國叛亂的時候,劉邦到了彌留之際,和呂后有了那場托孤對話。
因為之前的這些事情,導致這個時候的劉邦,武將當中基本上最信任的,也就只有周勃了。
除了周勃之外,灌嬰、酈商、夏侯嬰等人,資歷和能力都要遜色一些。
至于樊噲,不好意思,這個時候劉邦其實是下令要直接殺了樊噲的。
不過,劉邦怎么都沒想到的是,他的這個遺言,只是猜對了一半。
雖然后來漢朝出亂子的時候,確實是周勃帶頭平定了內亂。
但是搞出這場內亂的,卻恰恰是劉邦托孤的呂后。
準確來說,是呂后身邊的呂家。
這個結果,估計劉邦和呂雉,都沒能想到。
如果劉邦提前想到,估計也不會托孤于呂雉。
而如果呂雉提前想到的話,估計后來她第一個殺的,就是周勃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