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調動幽州全部兵力南下,與劉秀一同擊潰銅馬、高湖、赤眉、青犢等敵軍。”
“建武元年春季,耿弇跟隨劉秀追擊尤來、大槍、五幡諸軍,屢次立下戰功。”
“劉秀返回薊縣后,耿弇與吳漢、陳俊等十三位將軍繼續追擊敵軍殘部,連續在潞東、平谷取得勝利,斬殺一萬三千余人。”
“最終,耿弇等人追至右北平郡的無終縣、土垠縣、俊靡縣,勝利凱旋。”
“建武元年六月,劉秀登基稱帝,次月封耿弇為建威大將軍。”
“當時,劉漢宗室劉茂在京縣和密縣之間聚兵,自封厭新將軍。”
“耿弇與驃騎大將軍景丹以及強弩將軍陳俊在敖倉對他們進行攻擊,最終劉茂投降。”
“建武二年,劉秀封耿弇為好畤侯,享有好畤和美陽兩縣的食邑。”
“建武三年六月,延岑從武關出兵進攻南陽,攻占多座城池。”
“耿弇率軍與延岑在穰縣大戰并取勝,斬殺三千多人,俘虜五千余人,及繳獲三百印綬。”
“建武三年十月,耿弇隨劉秀前往舂陵縣時,請求先北上征召上谷兵,平定反叛的漁陽郡太守彭寵和涿郡太守張豐。”
“隨后收服富平和獲索兩處農民起義軍,繼而東征張步,以平定齊地。”
“劉秀認可耿弇的建議,批準了奏請。”
“次年,耿弇與征虜將軍祭遵、建義大將軍朱祜、驍騎將軍劉喜奉命討伐涿郡張豐,祭遵先到,擊破張豐。”
“而后劉秀詔令耿弇進攻漁陽,耿弇擔心漁陽太守彭寵與他的父親上谷太守耿況功績相同。”
“自己又沒有親人在洛陽,不敢單獨領軍前去。”
“因此,他上書請求先回到洛陽,劉秀下詔安撫并命他與漢忠將軍王常一同屯兵涿郡。”
李白:劉秀的政權雖然得以建立,他也成為皇帝,但是當時的東漢卻并沒能夠完全統一。
劉秀所管轄的領土還不到當時的一半,也就是說還有很多的地盤兒都掌握在其他叛亂勢力的手中。
這些勢力都是迫切需要劉秀去平定的,當時張步就是盤踞在齊地的一支最強的勢力。
耿弇接到命令要前去征討他,當時他所率領的軍隊人數很少,只有幾萬。
張步的手中握有數十萬的軍隊,他很清楚劉秀會前去攻打他,所以早就布置好了兩條非常堅固的防線。
雖然他的防線布置得非常周密和堅固,但是卻都沒能夠瞞過耿弇。
耿弇對眼前的局勢分析之后,認為現在還不是進攻的的時機。
雖說表面上他已經有了優勢,但當時軍隊勢力是無法與敵方的軍隊比較的。
如果帶領人馬前去與對方進行決戰的話,不僅沒有戰勝對方軍隊的可能。
還會讓自己的隊伍遇到危險。因此他知道此戰若想獲勝,必定要運用好的策略。
當時耿弇就向劉秀說過,他一定會用手中的這幾萬軍隊。
在十天的時間,擊潰張步的二十萬大軍,并拿下他的人頭,對此劉秀并不相信。
不過劉秀也對他的能力是很認可的,雖說不一定會全勝,但也一定不會輸。
原本劉秀還打算自己也北上去協助他收拾最后的局面,但他沒想到自己的這位將領真如此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