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復因功拜執金吾,晉爵冠軍侯。此時的賈復才十六歲。
“賈復當冠軍侯比霍去病還要早上兩年,而他出任的執金吾更是劉秀當年夢寐以求的。”
“由此亦可看出,劉秀雖然后來在婚姻問題上食言而肥了,但在其它方面對小賈還是很照顧的。”
“此后,新鮮出爐的冠軍侯就隨吳漢渡過滔滔大河,前往洛陽對抗更始帝的大司馬朱鮪。”
“當時,朱鮪和白虎公陳僑等人手下尚有三十余萬人,其中雖然不乏打醬油的,但也有不少是百戰精銳,著實不好對付。”
“吳漢所率的軍隊也有二十余萬人,更始、建武雙方名將云集、精銳盡出,超過五十萬人圍繞洛陽展開了決定中國命運的大角逐。”
“賈復當時的主要對手是陳僑。陳僑這哥兒們名不見經傳,但能夠在更始政權統帶重兵,料想也不是根弱柴。”
“可惜他遇上專打硬仗的賈復只能自認倒霉,被小賈追著痛打落水狗,屢戰屢敗,最終被殺出歷史名人榜,連度娘都找不到他了。”
“賈復因為大勝陳僑,加封穰、朝陽二縣食邑。”
“劉秀攻取洛陽收降劉玄的主力部隊,一舉奠定了他在漢統上的優勢地位。”
“不過,更始政權的將領還有不少沒被搞定,他們擁兵自重,依然對建武政權構成威脅。”
“劉秀勸降無果,就召集諸將詢問誰愿前去滅了尹尊。”
“于是,劉秀即派賈復率騎都尉陰識和驍騎將軍劉植渡過五社津,攻打尹尊。”
“有老成持重的陰國舅從征,正好可以把控賈復的不必要沖動。”
“三人相得益彰、配合默契,僅用了一個多月,就打得尹尊豎起了降旗。”
“之后,賈復又率軍一路向東,攻打淮陽太守暴汜。”
“暴汜雖然姓暴,但遇上一個比他還要暴上十分的猛人賈復,只得乖乖歸順。”
“這年秋天,賈復又馬不停蹄地平定了召陵和新息。”
“后來賈復親家馬援的食邑就在新息,原來竟是被賈復收復的,兩人結親倒也有緣。”
“公元27年,賈復遷為左將軍。”
“隨著東漢的制度日益完善,左將軍作為重號將軍,地位遠非雜號將軍可比。”
“一個十八歲的小伙即官拜手握強兵的重號將軍,真的令人敬佩。”
“同年,賈復參與了對赤眉軍的圍剿。”
“作為東漢末來名頭最大的起義軍之二,赤眉是很扎手的,鄧禹當年攜百萬之眾尚不能搞定。”
“如今,劉秀不得不親自出馬,與大將馮異東西夾攻,企圖將其賺入彀中徹底消滅。”
“作為劉秀麾下最具戰力的猛將,賈復當然不愿錯過這場戰爭盛宴。”
“賈復的軍隊先后在新城、澠池一帶連破赤眉軍別部。”
“最終與劉秀的主力在宜陽會師,成功將樊崇率領的赤眉軍包圍在預設的伏擊圈內。”
“至此,曾經攪動山東、殘破關中的赤眉軍再也沒了昔日的威風,只能拱手請降。”
“平定赤眉之后,賈復上戰場的機會就不多了。”
“此時的他,雖然未及弱冠,但已然傷痛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