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多次參與潰圍救急之戰,身先士卒出入萬馬軍中,賈復受傷的機率遠高于其他東漢名將,有跡可查的傷痕就有十二處之多。”
“在漢代的醫療條件下,其中任何一處傷痕都可能致命,賈復憑著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頑強的生存意志活下來,本身就是個奇跡。”
王安石:對于賈復稟性非常熟悉的劉秀從此很少令他遠征,大多時候只是讓他跟隨自己,所以賈復此后自然缺少方面之功。
遇上諸將神侃論功之際,通經博學的賈復總是默然不語。
賈復見皇帝如此對待自己,內心感動不已,更不以爭功為意。
到了公元37年,賈復二十八歲這年,劉秀再次大封功臣。
長時間不在一線奮戰的賈復定封膠東侯,食有郁秩等六縣。
食邑六縣的列侯,在二十八功臣中絕無僅有,足見劉秀對這個少年英雄的格外器重。
賈復是個知恩圖報的人,他久在劉秀身邊,深知劉秀有心偃武修文,擔心功臣擁兵自重。
就約上高密侯鄧禹主動上表劉秀請求歸還兵權,好恢復自己的儒家身份,安心做學問。
劉秀見賈復、鄧禹如此知趣,非常欣賞。
一面下詔免去二人的左右將軍之職,一面又在不久后加封二人為特進,準許他們參與國事。
賈復的經學功底讓他迅速贏得了東漢朝臣的尊重,在那個經學盛行的年代,哪怕你是位高權重的大將軍,如果不通經,在人們眼里也是土包子一個。
賈復從小就通曉《尚書》,后來又戰功卓著,允文允武,簡直是天命貴人。
劉秀的發小朱祐就曾力薦賈復擔任宰相,希望助其實現出將入相的人生大目標。
然而,劉秀自有對待功臣的策略,一句功臣并不用就駁回了朱祐的建議。
不過,劉秀仍允許賈復、鄧禹和自己的妹夫李通三人參與國家大政。
所以說,賈復雖無宰相之名,卻有宰相之實,并沒有辜負老師李生的厚望。
賈復雖然深諳君臣之道,但在與同僚相處時,仍不免有些年少氣盛。
寇恂出身河北,是一位軍政雙優的能臣,劉秀曾將其比作西漢第一功臣蕭何。
在寇恂擔任南陽隔壁的穎川太守時,賈復的一個部將在穎川擾民,被寇恂嚴處。
這讓時任執金吾的賈復非常生氣,認為寇恂是故意和自己為難,遂揚言要給寇恂好看。
寇恂聽說后,擔心此事引發南陽、河北兩派功臣內斗,就一直避免與賈復相見,遇上賈復的部下經過穎川,總是讓人格外優待。
總之,寇恂處處放低姿態,尋求和解,可謂煞費苦心。
劉秀后來聽說了此事,一面對寇恂的高風亮節大加贊賞,一面宴請賈復曉以大義。
眼見皇帝出面調解,賈復雖年輕氣盛,但并非不通情理之人。
又見寇恂如此忍讓,怨氣瞬間融化,主動與寇恂握手言和,上演了一出東漢版的將相和。
賈復與劉秀雖然沒有結成兒女親家,但賈復的孫女卻成了漢明帝劉莊的貴人,為漢明帝生下了漢章帝劉炟。
不過,劉炟自小由漢明帝的馬皇后撫養長大,恩深義重,眼里只認馬家,在馬太后薨逝后,才想起自己的生母賈氏。
公元55年,剛毅方直多大節的賈復病逝,年僅46歲,謚剛。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