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九年,劉秀任命馬援為太中大夫,輔佐來歙率領諸將平定涼州。”
“兩年后,因來歙的舉薦,皇帝又任命馬援為隴西太守。”
“之后,馬援軍三千先是在臨洮縣大敗先零羌,斬殺數百人,繳獲馬、牛、羊萬余頭,投降者八千余人;”
“然后又與揚武將軍馬成對盤踞在浩亹河隘口的數萬羌人發起攻擊。”
“羌人帶著妻子、兒女、輜重車輛,轉移至允吾谷。”
“馬援軍從小道潛行上山,掩殺至羌人營寨,羌人只得向唐翼谷撤退。”
“馬援追至山腳下,指揮數百名騎兵繞到羌人背后,趁夜火攻,將士奮勇殺敵,斬首一千多人,羌人潰敗。”
“馬援考慮到漢軍兵力不足,不能窮追,便只收撿羌人遺留的糧食、牲畜后回軍。”
“作戰中,馬援被羌人射穿小腿,皇帝下詔慰勞,賞賜馬援牛羊數千頭,馬援將皇帝的賞賜全部分發給賓客們。”
白居易:馬援以金城郡的許多城池完好、堅固,易守難攻;
且土地肥沃,適宜灌溉為由上疏反對大臣們放棄該郡的建議。
認為如果這些地方被羌人占據,邊境將會禍患不斷。
劉秀贊成馬援的意見,詔令武威太守安排客居在武威的邊民返回金城。
先后遷回金城的邊民有三千余人,馬援安排他們返回原來居住的縣邑。
同時,馬援上奏朝廷,為這些縣邑派遣縣長、官吏,修繕城郭,建起小城堡,開挖溝渠,鼓勵耕作、放牧。
此后,金城的百姓安居樂業。馬援又采用和親政策讓塞外的羌人部落歸降。
之后,馬援還上疏朝廷,恢復了氐人的侯、王、君長各種封號,并由朝廷賜給印綬。
建武十三年,武都郡參狼羌部落與塞外羌人部落叛亂,馬援率軍四千前往鎮壓。
馬援軍占據有利地形,奪取羌人的水草地,采用困而不戰的方法擊敗羌人,迫使羌人數十萬戶出逃塞外。
羌人部落投降馬援者有一萬余人,于是隴西恢復了平靜。
馬援在治理隴西期間廣施恩信,善待屬下,按能力任命官吏,自己就只總攬大局。
馬援將瑣碎的行政事務安排給各級官員管理、處置,自己只管豪族大姓侵犯小民,奸猾的官吏徇私枉法之事。
在馬援任太守期間,當地被治理得局勢安定,沒有出現羌人反叛的事情。
馬援在擔任隴西太守六年后,被皇帝召回京師,拜為虎賁中郎將。
當初,馬援任隴西太守時,曾諫言皇帝重新鑄造五銖錢。此事因三府認為不宜施行便被擱置。
馬援回京任職后,針對奏章上十余條疑問逐一解釋,再次上書闡述理由。
終于在建武十六年,劉秀采納馬援的建議,下詔重新鑄造五銖錢,新錢得以流通,百姓都從這一措施的施行中獲益。
起初,卷縣人維汜自稱神仙,有弟子數百人,都因此而獲罪被殺。
后來,維汜的弟子李廣又聚集黨徒,于建武十七年,攻下晥城,殺死晥侯劉閔,自稱南岳大師。
皇帝派遣謁者張宗率軍數千人前往討伐,被李廣打敗。
九月,皇帝派馬援攻打李廣獲勝,斬殺李廣及其黨徒。
交阯郡女子征側與妹妹征貳于建武十六年造反,攻打郡城。
九真郡、日南郡、合浦郡的蠻夷起兵響應,占領了六十五座城池,征側自立為王。
朝廷便命令長沙、合浦、交阯等郡做好備戰工作。
建武十七年,劉秀拜馬援為伏波將軍,任命扶樂侯劉隆為副將,并總督樓船將軍段志的水師一并南下平定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