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馬援軍被困壺頭山時,耿舒寫信給哥哥好畤侯耿弇。”
“認為是因為馬援沒有聽從自己的建議,錯走壺頭山,才導致大軍被困的不利局面。”
“耿弇據此上奏,劉秀便派梁松去對馬援問責。”
“馬援此時已經病逝,梁松便乘機陷害馬援。”
“由于梁松的陷害,劉秀下詔追繳馬援的新息侯印綬。”
“之后,還有人誣告馬援從交阯帶回的一車薏苡仁是珍珠和犀角。劉秀也信以為真。”
“因此,馬援的妻子、兒子都不敢將馬援的靈柩運回家鄉,葬入祖墳,只在城西買了幾畝地草草下葬。”
“賓客、故友都不敢前去吊唁。”
“之后,馬援的家屬得知蒙冤,經過六次上書說明冤屈,劉秀才準許馬援的靈柩運回家鄉安葬。”
“永平十七年,馬援的墳墓被重新修整,栽植樹木,建起祠堂。”
“建初三年,東漢章帝劉炟派五官中郎將持節追加策封,謚封馬援為忠成侯。”
陸游:馬援曾經得到王莽堂弟王林的推薦,擔任過新城大尹。
王莽政權滅亡后,馬援逃到了涼州避難。
一年后,馬援得到了隴西軍閥隗囂的器重,擔任綏德將軍。
公元28年,馬援歸順了光武帝劉秀,他雖然投奔劉秀的時間較晚。
但卻得到了劉秀的重用,多次領兵出征,并且屢建戰功,因此被封為新息侯。
馬援的侄子馬嚴、馬敦喜歡議論朝政,品評人物,還通輕俠客。
馬援在南征交趾時,曾經給他們寫信訓誡,并舉了越騎司馬杜季良的例子。
結果這封書信被杜季良的仇人利用,他向光武帝劉秀告狀,說杜季良。
為行浮薄,亂群惑眾,伏波將軍萬里還書以誡兄子,而梁松、竇固以之交結,將扇其輕偽,敗亂諸夏。
光武帝劉秀很生氣,當即召見了梁松、竇固,以訟書及援誡書示之。
梁松、竇固嚇得叩頭流血,才沒有被光武帝降罪。
馬援并沒有批評梁松、竇固,而是在教訓自己的侄子,但他的這封書信被人利用,結果得罪了梁松、竇固。
這兩個人可不一般,梁松是東漢功臣梁統的兒子,娶了劉秀的長女舞陰公主;
竇固是竇融的侄子,娶了劉秀的女兒涅陽公主。
馬援在南征時與蠻夷進行對峙,牟平侯耿舒給兄長耿弇寫了一封信。
耿弇立即將這件事上奏,光武帝很生氣,就派梁松去軍前問責。
梁松還沒有抵達軍前,馬援就病死于軍中。
正所謂墻倒眾人推,馬援得罪過的人就開始誣陷、詆毀他,比如梁松、竇固等。
馬援在交趾的時候,經常服用一種叫薏苡的植物果實,用來輕身省欲,以勝瘴氣。
班師回朝的時候,馬援特意裝了一車薏苡的種子,朝中的權貴們認為這是南土珍怪。
馬援死后,梁松、竇固等人就說前所載還,皆明珠文犀,馬武、侯昱也證明有此事。
光武帝勃然大怒,下旨追責馬援。
馬援的妻子上書訴冤,前后六上,劉秀這才同意將馬援安葬。
由于這件事,馬援的小女兒斷絕了與竇家的婚姻,進入宮中,后來成為漢明帝的皇后。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