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憲暗中嚴令州郡官府,脅迫樂恢服毒而死。
朝廷官員們對此十分震驚,全都察言觀色迎合竇憲的意思,無人膽敢違抗。
袁安因漢和帝年幼、外戚專權,每次朝會進見時,或與其他朝臣談論國家大事時,都會嗚咽流淚。
自從北匈奴單于戰敗不知去向后,其弟右谷蠡王于除鞬就自稱為單于,率領數千部眾駐扎在蒲類海一帶,派使者到漢朝請求歸附。
竇憲建議按照南匈奴單于的先例,將于除鞬立為單于,設置中郎將進行監護。
宋由等人同意竇憲的建議。袁安、任隗上書表示反對,他們認為光武皇帝招撫南匈奴只是權宜之計,為的是利用他們去抵御北匈奴。
如今北匈奴已經平定,應當命令南匈奴單于統一管理南北方,而不應該再另封于除鞬做單于。
兩種意見上奏后,一時無法確定下來。
袁安擔心竇憲的主張會被批準,便上呈密封奏章,極力建議讓南匈奴單于統一管理南北方。
他的理由是,南匈奴單于屯屠何的先人曾率領部眾歸降,至今已四十余年。
屯屠何也是首先提出北征策略的人。消滅北匈奴后,卻要另立一個新降服的北單于,違背了長久以來的謀劃,失信于漢朝養護的南匈奴單于,以后其他外族就不敢再相信漢朝的承諾了。
供給南匈奴單于的費用,每年達一億九十余萬;
供給西域的費用,每年七千四百八十萬;
如今北匈奴距離更遠,費用超過一倍,這將耗盡國庫。
漢和帝令群臣們再次討論此事,袁安與竇憲進一步爭執,互相詰難。
竇憲仗勢凌人,言辭驕橫,但袁安始終不為所動。最終,漢和帝還是聽從了竇憲的建議。
永元四年,竇氏父子兄弟同為九卿、校尉,把持著朝廷重要職位。
穰侯鄧疊和弟弟步兵校尉鄧磊、母親元、竇憲的女婿射聲校尉郭舉、郭舉的父親、長樂少府郭璜等人,相互勾結在一起。
其中元、郭舉經常出入宮廷,郭舉又得到竇太后的寵幸,于是,他們便共同策劃殺害漢和帝。
漢和帝暗中知道了他們的陰謀。可是因為竇憲兄弟專權,漢和帝無法接近內外臣僚,一同相處的只有宦官。
漢和帝認為朝中大小官員都是竇憲的黨羽,唯獨中常侍、鉤盾令鄭眾謹慎機敏有心計,不諂媚竇氏集團。
于是,漢和帝就和鄭眾密謀,想要殺掉竇憲。
當時竇憲出征在外,漢和帝怕他興兵作亂,暫且隱忍了下來。
就在這時,竇憲和鄧疊全都回到了京城。
漢和帝想要采取行動,就將清河王劉慶留在宮中住宿,夜里單獨與劉慶私聊,請他向鄭眾傳話,讓鄭眾搜集皇帝誅殺舅舅的先例。
不久后,漢和帝駕臨北宮,下詔命令執金吾和北軍五校尉領兵備戰,駐守南宮和北宮,關閉城門,逮捕郭璜、郭舉、鄧疊、鄧磊,將他們全部送往監獄處死。
并派謁者仆射收回竇憲的大將軍印信綬帶,將他改封為冠軍侯,讓他與竇篤、竇景、竇瓌一并前往各自的封國。
因為顧及竇太后的緣故,漢和帝不愿正式處決竇憲,而是選擇嚴苛干練的封國宰相對他進行監督。
竇憲、竇篤、竇景到達封國后,全都被迫自殺。
竇氏家族及其賓客,凡因竇憲的關系而當官的,一律遭到罷免,遣回原籍。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