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元年,朝廷下詔褒獎鄧艾,嘉許他籌劃有方,斬將殺敵,宣揚國威,使得吳蜀兩國震恐;
因此任命鄧艾為鎮西將軍,指揮隴右各路軍隊,晉封鄧侯;又分封其子鄧忠為亭侯。
次年,鄧艾再次率軍抵御姜維入侵,姜維兵敗退回,鄧艾升任征西將軍,前后封邑六千六百戶。
“景元三年,鄧艾率軍在侯和攻破姜維的軍隊,姜維只好退到沓中固守。”
“景元四年二月,大都督司馬昭命鄧艾與雍州刺史諸葛緒、鎮西將軍鐘會兵分三路伐蜀。”
“鄧艾率軍三萬人從狄道直奔沓中,以圍困姜維;”
“姜維聽說鐘會的軍隊已經進入漢中,立即率領全軍撤退。”
“諸葛誕的軍隊截住姜維去路,姜維率軍輾轉向東撤退,扼守劍閣。”
“鐘會率軍進攻姜維,始終無法攻克。”
“鄧艾向司馬昭請命,請求率領一支精兵從陰平小路繞過劍閣,直奔成都,以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必然能夠擊破敵軍。”
“同年十月,鄧艾率軍從陰平出發,在荒無人煙的山區跋涉七百多里,鑿山開路,架設棧道;”
“山高谷深,極為艱險,加上糧食運輸斷絕,全軍面臨覆滅的危險。”
“鄧艾率先用毛氈裹住身體,從山上滾下;眾將士都攀著樹木緊貼懸巖,挨個前進。”
“鄧艾的前鋒部隊抵達江油,蜀軍守將馬邈率部投降。”
“蜀國將領諸葛瞻率軍阻擊鄧艾,北上到達涪縣。”
“鄧艾率領魏軍長驅直入,蜀軍前鋒被打敗,諸葛瞻退守綿竹關。”
“鄧艾派人送來書信勸降諸葛瞻,諸葛瞻勃然大怒,將鄧艾的使者斬殺。”
“鄧艾派其子鄧忠率軍襲擊蜀軍右翼,將領師纂率軍襲擊蜀軍左翼。”
“但是鄧忠與師纂初戰失利,認為不是發起進攻的時候。”
“鄧艾大怒,要將兩人斬首示眾,鄧忠與師纂這才率兵死戰,大敗蜀軍,斬殺諸葛瞻及蜀國尚書張遵等人,鄧艾又繼續向南進軍抵達雒城。””
“蜀國后主劉禪派使者獻上皇帝的玉璽和綬帶,寫信向鄧艾投降。””
“鄧艾揮兵到達成都,劉禪率太子、親王和群臣六十余人,反綁雙手抬著棺材,來到鄧艾軍營大門正式投降。””
“鄧艾手持節杖,替劉禪等人解開繩索,燒掉棺材,接受蜀國君臣投降而赦免他們;””
“同時又下令約束將士,不準搶掠百姓,派人安撫投降的士兵,讓他們回家重操舊業,蜀國的百姓都交口稱贊。””
“鄧艾滅蜀后,未經請命就自行決定依照東漢鄧禹的事例,以皇帝的名義任命劉禪為代理驃騎將軍,蜀國太子為奉車都尉,蜀國諸位皇子為駙馬都尉;””
“蜀國官員都根據其品級高下,任命為魏朝官員,有人還兼任鄧艾屬官。”
“鄧艾又委任師纂兼任益州刺史,隴西郡太守牽弘等人兼任蜀國各郡太守。””
“鄧艾還派人在綿竹修筑高臺,以彰顯自己的戰功。””
“鄧艾自恃其功,對蜀國的士大夫表示全靠自己庇護,他們才得以活著;”
“如果遇到東漢時期的將領吳漢那樣的人,他們早就被殺了。””
“鄧艾又向人談論,認為姜維雖然是一世英雄,但遇到了自己,因此陷入困境。有識之士都在暗中譏笑鄧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