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對周瑜一直非常信任,寒暑賞賜周瑜的衣服都有百領之多,為眾將所不及。
“周瑜的表現也非常忠誠,曹操曾經派蔣干前去游說周瑜,想讓周瑜背孫投曹,但周瑜堅決進行了回絕。”
“回去之后,蔣干稱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
“周瑜一直為孫權出謀劃策,主持軍事行動。”
“建安十一年,周瑜親自征討麻、保二屯的山越部落,取勝后將俘虜的部落首領一律梟首示眾,同時還把一萬多人強徙到江東政權的腹心地區。”
“江夏太守黃祖派部將鄧龍率數千人進攻柴桑,周瑜率兵出擊,俘虜了鄧龍。”
“建安十三年,黃祖的部將甘寧歸降,周瑜向孫權舉薦了甘寧。”
“在甘寧的建議下,孫權進軍夏口,周瑜亦被任命為前部大都督,經過激烈水戰,孫權軍終于攻陷夏口,殺死了黃祖。”
“建安十三年,曹操大軍南下,兵鋒直指江東。”
“九月,孫權親臨荊州前線,劉備謀臣諸葛亮也趕到柴桑拜見孫權,勸說孫劉聯合抗曹。”
“面對曹操的威脅,江東人心恐慌,張昭等人認為應該投降,周瑜反對投降。”
“從政治、軍事、經濟等各方面進行了分析,認為曹操托名漢相,實為漢賊。”
“而且有一系列的致命弱點,比如馬超、韓遂是一大后患;北方軍隊不擅水戰;”
“易因水土不服而生疾病等。而且曹操號稱擁兵八十萬,實際兵力不過十五六萬人,再加久戰已疲,戰斗力不會很強。”
“因此周瑜認為,只要撥給他精兵五萬,就足以打敗曹操。”
“這一系列分析振奮了孫權的精神,他砍去桌案一角,警告說誰再敢說投降的話,下場就和桌子一樣。”
“于是孫權任命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率兵與劉備合力抗曹。”
“曹軍與孫劉聯軍在赤壁相遇,曹軍果然已經流行疫疾,戰斗力受到影響。”
“兩軍初次交鋒,曹軍失利,退到江北的烏林。”
“曹操針對北方軍士不習水戰的特點,采用鐵索連接戰船的方式,使人馬于船上如履平地。”
“針對這一特點,周瑜采納了部將黃蓋的詐降計,決定采用火攻,命其將數十艘戰船裝滿柴草,灌上膏油,再用帷幕和旗幟偽裝好,謊稱投降,向北岸的曹營進發。”
“當船隊來到曹營附近時,黃蓋命各船同時點火,當時東南風正急,火勢猛烈,火船點燃了曹軍戰艦,火勢很快蔓延到岸上的營壘。”
“整個曹軍營地陷入火海之中,曹軍將士亂作一團,被燒死、淹死者不計其數。”
“曹操猝不及防,只能率殘部逃走,留下曹仁鎮守江陵,自己撤回了北方。”
“赤壁之戰的勝利,挫敗了曹操的南下圖謀,加強了孫氏政權在江東地區的割據地位,也使劉備避免了覆亡的危險。”
“經此一戰,周瑜的英名傳揚天下。”
王陽明:赤壁之戰后,周瑜又進軍南郡,圍攻江陵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