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守將曹仁防守嚴備,城內糧草充足,周瑜派甘寧進攻夷陵,以使曹仁分兵。
甘寧占領夷陵后,曹仁果然分兵數千人來救,甘寧告急,周瑜便留下凌統守衛后方,親自率軍相救。
行至半路,周瑜發現一處險要的必經之路,便派兵砍伐樹木,將道路堵塞。
趕到夷陵后,周瑜與曹仁在城下激戰,曹軍被消滅一半以上,曹仁連夜撤往江陵,半路上發現道路已被樹木堵塞,只好丟掉馬匹,步行逃跑。
這一仗,周瑜截獲曹軍戰馬三百余匹。
此后,兩軍一直在江陵相持,攻戰不斷,各有勝負。
每次戰斗,周瑜都要身先士卒,深入前線。
在一次混戰中,周瑜被射中右脅,受了重傷。
曹仁聽說后,以為有機可乘,率軍前來進攻,周瑜忍著傷痛,起身巡視各營,鼓勵將士,曹仁只好退兵。
建安十四年十二月,經過一年多的交戰,曹仁部隊損失很大,只好棄城而走。
把曹軍趕出荊州后,孫權任命周瑜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屯兵于江陵,并把下雋、漢昌、劉陽、州陵作為周瑜的奉邑。
曹操的勢力北退后,劉備乘勢占據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自號左將軍、領荊州牧。
為鞏固同江東的聯盟,劉備迎娶孫權的妹妹,并提出借南郡的要求。
周瑜不同意魯肅借南郡給劉備的意見,還主張把劉備軟禁起來,孫權認為江東仍然需要孫劉聯盟以對抗曹操,就沒有聽從周瑜的建議。
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周瑜去京口面見孫權,提出兼并益州,進而統一北方,奪取天下的戰略。
周瑜認為,如果奪取益州以后,進而消滅張魯,再與馬超結盟,可以形成反曹的包圍圈。
奪取益州之后,自己再回來鎮守襄陽對抗曹操,如果計劃能得以實現,就有機會統一北方。
孫權認可了這一戰略,周瑜便啟程返回江陵,準備籌備進攻益州。
走到巴丘的時候,染上重病,突然去世,時年三十六歲。
臨終之前,周瑜不忘上書孫權,推薦魯肅接替自己,并告誡孫權先慮未然,然后康樂。
不僅要警惕北方的曹操,還要提防占據荊州的劉備。
得知周瑜突然去世的消息,孫權大為悲痛,親自穿上素服主持喪禮。
周瑜的靈柩運回吳郡時,孫權親自到吳郡迎接,喪葬費用全由國家承擔。
后來,孫權還經常在別人面前追憶周瑜,稱孤念公瑾,豈有已乎?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