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建立后,韋睿被改授為廷尉,封爵都梁子。”
“天監二年,改封永昌縣子,再改授豫州刺史,兼歷陽郡太守。”
“天監三年,北魏派兵來攻豫州,韋睿率州兵將其擊退。”
“天監四年,蕭衍下詔北伐,派韋睿都督眾軍。”
“韋睿派遣長史王超宗、梁郡太守馮道根攻北魏小峴城,但初戰失利,未能告捷。”
“一次,韋睿領軍在魏軍城防柵欄外巡視,城中忽然出來數百人在門外布陣,韋睿要攻擊他們。”
“諸將都說我們都是輕裝前來,請回去穿上盔甲再戰。”
蘇軾:魏軍城中有兩千多人,只要閉門堅守,就足以保住城池。
現在無緣無故把人開出來,這一定是一些勇悍的人,如果能擊敗他們,這城就不攻自破了。
大家還是猶豫不定,韋睿指著他的節杖說。
朝廷授給我這個東西,不是拿來作裝飾的,韋睿的法令,不可違犯。
于是揮兵出擊,魏軍戰敗,韋睿趁勢加緊攻城,第二天夜里,小峴城就被攻克。他馬上向合肥進軍。
在此以前,右軍司馬胡景略進軍合肥,但久攻不下。
韋睿到后,考察四周山川地勢,說我聽說汾水可以灌平陽,就和這里一樣。
他于是就在肥水上筑堰。很快堰成水通,戰船相繼開到。
魏軍開初分筑東西兩個小城,夾合肥而立,韋睿先攻這二城。
不久,北魏援軍楊靈胤率兵五萬殺到,眾人害怕抵擋不住,請韋睿奏請增兵。
韋睿說賊兵已到城下,才又去求救兵,怎么來得及,何況我們求救。
他們也會增兵,軍隊致勝在于齊心協力,這是自古以來的道理。
于是迎擊楊靈胤所部,將其擊敗,軍心因此稍加安定。
當初,肥水堤堰筑成后,韋睿派軍官王懷靜在岸邊筑城守衛,魏軍攻陷此城,乘勝殺到韋睿堤下。
軍監潘靈佑勸韋睿退回巢湖,諸將又請求退走保住三義。
于是命令取來他的傘扇旗幟等儀仗,立在大堤
韋睿素來身體羸弱,每次作戰從未騎過馬,總是坐著小車督率軍隊。
魏兵來破堤,韋睿親自率軍和他們爭奪,魏軍稍稍后撤,韋睿便在堤旁筑壘守衛。
他又建造了幾乎與合肥城墻一樣高的戰艦,四面進攻魏軍。
合肥城破,韋睿俘虜魏軍萬余人,所繳獲的戰利品,分毫不取,都賞賜給士兵們。
起初,胡景略和前軍趙祖悅一同參戰而關系惡劣,相互陷害。
胡景略發怒,狠咬自己的牙齒,以至把牙咬壞血流滿嘴。
韋睿認為將帥不和,將會招致禍患,親自斟酒勸解胡景略。
希望兩位將軍不要再為個人爭斗,因此這次戰役能夠相安無事。
韋睿每天白天接應賓客和軍務,夜里處理軍事文書,三更就起身點燈直到天亮。
盡心安撫他的部眾,常常表現得好像自己做得很不夠,因此投軍的人爭相到他這兒來。
他所到之處,營房都井井有條,館舍和防務工事也都標準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