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攻克后,蕭衍命眾軍進駐東陵,東陵離北魏的甓城僅有二十里之距。
將要會戰之際,蕭衍下詔讓眾軍班師。
韋睿考慮到南梁軍離魏軍太近,擔心被尾隨襲擊。
于是令輜重都作前隊,自己坐小車殿后,魏人懾于他的威名,只是遠望著不敢逼近。
軍隊得以完整無損地退回。從此就把豫州州治遷到合肥。
“天監五年,北魏中山王元英進攻北徐州,把北徐州刺史昌義之圍困在鐘離。”
“魏軍號稱百萬,駐扎迤邐四十多座城池。蕭衍派征北將軍曹景宗督軍二十萬抗擊。”
“曹景宗駐軍先屯駐道人洲,卻不聽蕭衍之名,為爭功而擅自出擊,死傷頗多。”
“蕭衍即刻下詔,讓韋睿入朝覲見,賜他龍環御刀,說諸將有不聽命令的就斬了他。”
“韋睿自合肥直接過陰陵大澤,碰上山澗峽谷,一概馬上架橋渡過。”
“眾人都怕魏軍勢盛,多勸韋睿慢點兒前進,韋睿說鐘離現在已經危急得挖洞居住,背著門板去打水了。”
“駕著車急忙趕去,還怕來不及,何況緩進呢!”
“十天內就趕到前線,與曹景宗合軍進屯邵陽洲。”
“當初,蕭衍告誡景宗說韋睿是你家鄉中的人望,你要好好尊重他。”
“曹景宗見到韋睿很恭敬。蕭衍聽到后說二將和睦,軍隊一定打勝仗。”
“韋睿在景宗營前二十里處,連夜挖掘長壕,扎上鹿角,把河洲截斷形成城防,快天亮時營寨就筑起了。”
“元英大驚,用棍子敲著地說怎么能夠如此神速!”
“曹景宗怕鐘離城中因危急而恐懼,便招募軍士帶敕令入城,讓他們固守城防。”
“軍士們從河底潛水,才到達東城。”
“城里守衛一天比一天艱苦,這時才知道有了援兵,于是人人勇氣百倍。”
“魏將楊大眼率萬余騎兵來戰,所向披靡。”
“韋睿把車輛串起來連結成陣,楊大眼會合騎兵將之包圍。”
“韋睿指揮強弩二千一齊發射,洞穿魏軍鎧甲,殺傷很多,并一箭貫穿楊大眼右臂,迫使其撤離。”
“次日清晨,元英親自率兵來戰,韋睿坐白木小車,手執白角如意指揮軍隊,一日接戰幾次,元英頗為畏懼其頑強。”
“魏軍夜里又來攻城,箭如雨下。”
“韋睿的兒子韋黯請他下城去避箭,他不答應。”
“軍中驚亂,韋睿在城上厲聲呵斥才安定下來。”
“魏人先前在邵陽洲兩岸造了兩座橋,樹立圍柵數百步,截斷淮河通道。”
“韋睿打造大艦,命梁郡太守馮道根、廬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釗等為水軍。”
“碰上淮水暴漲,韋睿立刻派他們出戰,一時戰艦齊發,全都逼近魏軍營壘。”
“梁軍又用小船載草,灌上火油,放船來燒魏軍橋梁。”
“風急火猛,敢死之士拔除木柵,砍斷橋梁,水流又急,轉眼之間,橋柵全被破壞。”
“道根等人都親身搏斗廝殺,軍士們奮勇作戰,喊聲震天動地,無人不是以一當百。”
“魏軍大敗,元英脫身逃走。”